第五章 苏联的存与亡都是我们的营养(第3/15页)

可实际上,仅仅用了5年时间,1950年的苏联的工业水平又已经比战前超出了2/3,1949年和1952年,苏联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在战略武器上和美国取得了平衡。1950年的时候,苏联的发电量只有美国的1/4不到,到1965年已经追到了美国的一半左右。大有在下一代人中追平美国的趋势。

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了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实现了载人航天。美国猛然发现苏联已经在某些产业部门超过自己。本来美国谈到苏联威胁,一半是对苏联的忌惮,另一半只是拿来吓唬盟国拥戴自己当霸主的说辞。到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猛然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美国忽然发现弄假成真了,开始正式考虑苏联压倒自己的可能性。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摆出了不惜打核大战的姿态,才唬住了苏联,不过苏联率先退让也说明美国至少还有海空优势和地缘战略优势。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地缘战略优势还扩大了,拉上了中国当盟友,一同抗苏。这时的苏联盟友全是虾兵蟹将,一个正经强国也没有,找个代理人去非洲打代理人战争这种事只能让古巴出头,可以说是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世界。

但是,在战略逆境下,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反而达到了最高峰,开始对美国转为战略攻势——在欧洲冷战前线,8000多辆T-64坦克让西方装甲部队感觉自己像是纸糊的。在美国传统优势的海空军方面,苏联也逐渐开始赶超。军用飞机总数超过美国的2倍,战斗机达到3倍之多。3倍音速的米格-25战机,1500艘军舰的全球舰队,26000吨的台风潜艇,让一向认为拥有两个大洋当护城河的美国开始担心本土安全问题。1984年的电影《赤色黎明》中,好莱坞开始鼓吹在苏联入侵的情况下进行本土游击战,可见巅峰时期的苏联给美国人留下了多么大的阴影——尽管这阴影在1991年消失了。

从建国到解体,苏联的生命只有69年,比现在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还短。一个人可以在一生中看完其兴衰的全过程。6岁以前,年幼的苏联病病怏怏;6岁到19岁,青春期的苏联从一个半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二工业大国;19岁到23岁,年轻的苏联用拳头证明了自己;到30岁的时候,苏联已经变成了世界一级;到35岁的时候,苏联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在以前的历史上从来还没有一个大国能以这种速度实现自己的强国之梦。

除了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强国梦,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选择苏联模式还有更现实的考虑。和此前其他强国的工业化相比,苏联工业化的另一大显著特征就是不依赖于外部殖民地,所以苏联经验更容易被中国这种前殖民地接受。

在工业化过程中,苏联虽然也陆续扶植起一些卫星国,也把军队派到境外驻扎、作战,但苏联从来没把哪个卫星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倾销自己的商品。战后苏联的盟国,除了中国在越南战争中实打实地帮过苏联,东德、捷克为苏联提供了不少精密技术,多数卫星国基本上都是拖后腿,要银子、要军援、要石油远多过给苏联输血。即便是东欧的工业国,也要依靠苏联提供的廉价能源才能维持运转,苏联一垮,这些国家的工业也都分崩离析。

苏联工业化的最后一个特征是逆势上涨。

一般发展中国家最怕国际经济危机,因为危机一来,市场萎缩,资金紧张,就算有点工业也会被破坏殆尽。原有的列强则趁机转移矛盾,或军事入侵,或经济掠夺,拿走这些国家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建设成果。东南亚经济危机的时候,韩国、马来西亚等许多国家就是一方面知道西方的“援助”没安好心,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经济濒临崩盘,只好捏着鼻子接受西方的一揽子计划,把最精华的企业股权廉价卖给欧美大资本。

苏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几次全球经济波动,其中包括1929年大萧条和1971年的石油危机,“二战”前后,“一战”前后,也都爆发过规模小一些的经济危机。分析苏联几次工业化高潮,可以发现每当其他工业国衰退的时候,就是苏联工业化进程高涨的时候。苏联因此摆脱了其他后发国家卖身求生的命运。

苏联发展速度快,不抢殖民地也能发展,遇到危机也不怕。这些事实对于已经工业化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世界上多了一个对手,顺便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地嘲笑一番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的巨大代价。但是,对于那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已经深陷经济殖民地泥潭的农业国,看到苏联的榜样就像是在地狱里看到了通向天堂的大门。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里引过一段20世纪50年代的舆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