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狂神(第2/3页)

巧得很,刘冕就是遵循了这样的‘道理’。他的目的,不在乎杀多少吐蕃人、能否战退歼灭他们,更不是要以寡胜多打一场多么多么了不起的经典胜仗。就是要出奇不意制造混乱,将他们的阵形冲散。

显然,这个目的达到了。

兰州东门轰然大开,滚滚的杀声奔袭而来。黑齿常之策马当先奔腾而出,身后一彪铁骑怒火弥天。

“兄弟们——杀!”黑齿常之也不多话,年近花甲的他身先士卒,挺一竿镔铁马槊,怒啸而来。

十里之外的吐蕃,很快发现了奔腾而来的兰州军。此时此际,他们自己营中一片混乱,刚刚还是星火烟雾,片刻已是浓烟滚滚烈焰张天,人喊马嘶乱作了一团。

冲得近了一些,黑齿常之也是大惊失色:吐蕃人的营寨,怎么乱成这样?机不可失,杀!

原本战败之后,西征大军的士气已是一落千丈。困守兰州半月有余,军心都已经有所浮动。可是今天得知朝廷援军赶来,落到底谷的人心迅速反弹,同时将心中积压了许久的怨念一同勾起,怒气冲天杀意无穷。

不等黑齿常之颁下号令,这一万余憋了一肚子鸟气的汉子们,不约而同的嘶声怒吼就朝吐蕃营中杀去。

不宰几个蛮子、不砍几个狗头,怎血得心中之恨!

“杀啊——”惊天动地地

层层滚来,就如同平地刮起轩然飓风,让吐蕃人身心五腑六脏都已受创的巨象,面对愤怒咆哮的雄狮,优劣立判!

虽然吐蕃军的人数占有绝对优势,可他们当初为了围困兰州,绕城建营连绵数十里,兵马驻扎得比较分散。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全集中形成有效的队列。

这种绕城建营的做法,在起初的时候还是很高明的。

因为吐蕃人认准了一点,西征大军不敢放弃兰州这处咽喉突围逃遁,于是大胆的分薄兵力绕城建营,其目的就是为了完全扼守兰州地各处通道,禁止兰州的内外通流。断其粮道扼其通信,待其自乱不战而胜。不得不说,这在当初还是用对了策略的。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在这样极度严寒的冰雪天气里,中原的救兵会来得如此之快。熟悉雪域的吐蕃人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别说是发起战事,就算是从中原走到兰州来都几乎是个‘不可能完全的任务’。于是在吐蕃人的估计中,中原地军队至少要等到春暖雪融之后,才会赶到兰州来替已经冻死饿死的兰州军民收尸。

于是他们才摆着这样一个围城而建的营寨暂时未动,以逸待劳期待不战而胜。

没有想到,却突然来了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刘冕。非但是以极快的速度开拔了大军,而且孤身一旅长途奔袭而来,用一种非常理的、不要命的打法,给了他们当头一闷棍。

兵法无外乎奇正,这是刘仁轨在《正则兵法》中阐述得最多的观点。刘冕这一次,却是将奇兵之道发挥到了极致,凭借战力低下的些许残兵,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而此时此刻的他,仍在烟火滚滚地吐蕃营中往来冲杀。黑齿常之率人杀了过来,只能见到吐蕃人的营寨里一片混乱人喊马嘶,到处都是冲腾地士兵和马匹,满地乱跑的女人和牛羊。许多地方传来喊杀声,就是看不清这一方战场上究竟有多少朝廷的援军、是哪只卫率的人马、是何人统领而来。

那是因为,原本就只有二千人不到的部队,已经完全分散了开来,并且死伤非常严重,没剩下了多少人了。零星地一些周军将士,又完全淹没在了吐蕃士兵的人山人海之中,无从辨别。

黑齿常之可就纳闷了:这事可就蹊跷了,难不成是吐蕃人自己乱了起来?

管不得许多了,趁火还不打劫,更待何时!

于是发出一阵老牛嘶吼,黑齿常之身先士卒地杀进了敌群这中。少壮拳老来枪,黑齿常之从军数十年,个人武艺本也不赖。一条老枪左刺右挑,杀得精彩纷呈。

正当杀得起劲时,黑齿常之身边副将惊声一叫:“副帅,看那边!”

黑齿常之愕然一扬头,只见前方不远处一片烟火之中,一群吐蕃骑兵厉声惨叫齐崭崭的同时落马。战马惊慌地嘶鸣大叫四面八方奔腾开去。敌军核心之中一员战将,就如同猛龙搅江左冲右突,砍瓜皮切菜一般杀人如麻。生性彪悍毫不畏死的吐蕃人,居然不敢前去与之匹敌,大胆一点地也就是躲在了暗处放箭,偏却都被那员猛将躲了开去。

黑齿常之抽了一口凉气:“真乃绝世猛将……黄袍挂身,何人哪?莫不是皇族亲征?我大周皇族之中,哪里有这样的人物?”

“方天画戟!方天画戟!”黑齿常之身边的副将们的眼神,显然比他这个老人要好了许多,惊喜不已的连声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