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3/8页)

三人回到杨浩住处,杨浩这才省起自己两位夫人是万万不能落入樊若冰眼中的,樊若冰以为自己是受人行刺,家眷惨死,故而怀恨瞒名潜来此处打探军情的,可要是让他看见自己两位夫人也好端端地住在这里,不免便要生疑,他忙向壁宿使个眼色,壁宿会意,一进院子便拉住樊若冰道:“樊秀才,且来这边稍坐,一会儿大人还有话问你。”

杨浩独自走往后院,院中无人,待见了花厅还是无人,不但看不到焰焰和娃娃以及那位哑巴小尼姑,就连受命保护她们的穆羽和八名侍卫也全无踪影,杨浩惊诧莫名,高声唤道:“焰焰?娃娃?”一面叫着一面走向卧房。

到了卧房仍是没人,杨浩大惊,立即提剑抢回大厅,一进厅,便见方才空无一人的大厅中竟坐着一个人,翘着二郎腿儿正有滋有味地品茶。杨浩一眼看清那人模样,不禁呆在那儿,一部胡须在颔下微微飘拂,看那神情十分可笑。

“哈哈哈,杨大人,汴梁一别,不想你我竟在当涂相遇,可不是缘份么……”

厅中那个胖子望着杨浩就像见了亲人一般,笑得颊肉乱颤,仿佛天官赐福。杨浩长长吁了口气,喃喃自语道:“这天下……就没有杨浩的一块净土么?”

胖子放下茶杯,眉开眼笑地起身道:“嗳,这叫什么话嘛,老朋友来了,瞧你一副不情愿的样儿。杨大人想逃之夭夭,谈何容易,如今这天下底,不认得你杨大人的还有几个呢?”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崔大胖子击掌踏歌向他而来,崔大郎本来高大肥硕,可是击掌踏歌,缓步行出时,竟是步履轻盈,手舞之、足蹈之,姿势优美,颇具大家风韵,让人看了身心愉悦,连他本来肥硕的体形都忽略了。

杨浩还是头一回领略古人踏歌的风情,不过他现在可没有欣赏的心情,他苦笑道:“这也是白乐天的诗吗?”

崔大郎挤眉弄眼地道:“旁人的诗,崔某也是记得几首的。呵呵,杨兄好生镇定,不想问问两位贤夫人和你的一众属下现在何处么?”

杨浩叹了口气道:“相信崔兄既在这里等我,对内人和从属便一定照顾的很是妥当,不问也罢。如今看来,崔兄应该并非齐州崔氏那么简单了,不知阁下到底是什么身份?”

崔大郎微笑道:“杨兄猜错了,崔某正是山东崔氏,世居齐州。”

“但你决不会是一个商贾。”

崔大郎笑得更迷人了:“杨兄又猜错了,崔某正是一个商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只不过……我的买卖比旁的商贾做的都要大一些而已……”

“有多大?”

“大到可以谋国。”

……

厅中坐着两个人,中间放着一杯茶。

一个人,掌握着天下最庞大的隐形财富。

一个人,掌握着一支最具发展潜力的武装。

宋军与唐军陈兵长江两岸,正摆开阵势进行一场殊死战斗,这两个人在离主战场不过几步之遥的当涂危城中所谈的,却与眼前这场战争全无关系……

“说起来,杨兄这假死脱身之计虽然巧妙,却也并非全无破绽。我能有所疑心,别人也能,只是有可能疑心的,现在都在忙着别的事,回头仔细想想,难免会去彻查。你这一走,便是断了自己所有的退路,一旦被发现,反而弄巧成拙,到那时,官家只要顺水推舟,让你这假死变成真死……”

杨浩反驳道:“那么,若依崔兄之见,我寻机返回芦州,便无生命之险了么?”

“在什么地方没有危险呢?”

崔大郎喟然一叹:“此次去青州,崔某是去参加一个长辈的葬礼的。我‘继嗣堂’七宗五姓,在天下间拥有庞大的潜势力,崔某自夸一句,便说是地下帝王也不为过。这位老太爷是我继嗣堂中的重要人物,富甲天下,门下的海盐生意、海商生意、与北国的椿场生意,构成其家三大支柱,日进斗金,富越王侯。别看他在中土籍籍无名,知道他的人不多,可是在东瀛、高丽、吕宋,他说一句话,那儿的国王也要掂量掂量,这样一位大人物,说死就死了,你可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

崔大郎淡淡地道:“不过是清早起床,喝了一杯羊奶。羊奶中有一根小小的羊毛,呛进嗓子,于是……他就死了。”

杨浩无语:“……”

崔大郎道:“男儿在世,自有担当。这担当,不止是妻儿,还有兄弟,有家族、有部属,畏其艰难,便萌退意,岂是男儿所为?”

如果换了几日之前,杨浩或许还可以用大势已定、天命所归那一套来反驳崔大郎,但是历史如今已经不再按照他所知的走向延续了,所以听了这番话他只能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