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第一次,好重要!(第4/4页)

朱棣苦笑了一下道:“唉,天下间,这么想的,又何止他一个?咱们现在就是泰山底下的一颗鸡卵,患难关头,杨旭能做到这一步,足够了,以他的官职,爹原本也没指望能从他那里得到多大的帮助,只要他不雪上加霜,那就阿弥陀佛了。”

夏浔骑着马走在路上,想起数日以来种种,不觉露出微微的笑意,等了几天,永乐大帝终于沉不住气出手试探了,而他也顺利地在燕王三个儿子的联手挤兑下剖白了自己的“心声”,这条线,算是初步搭上了,接下来,就是等一个更好的时机,到时他的投效也就不显突兀了。

他此来北平,本就是想要靠上朱棣这棵大树的,但是要投靠一个人,也得讲究个时机。时机不对,你投过去也不值钱。依照罗佥事的办法,的确能得到燕王的信任,却也因此要落下一个贪财好色的坏印象了,他要打的不是短工,而是长工啊,哪能给老板落这么一个印象?

他要一步步来,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在社会心理学中,这叫首因效应,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初次见面,彼此便留给别人最深刻的印象了,无论是你说了什么,还是做了什么,在别人的心目中,早已留下了烙印。这个烙印,就是你的符号。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用两段文字材料描绘一个人。一段把他描绘成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的人。另一段文字则把他描述成一个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研究发现:只看第一段描述的人,绝大多数将这人看成一个友好、外向的人;只看后一段描述的人,对这个人的观感却是沉默、内向、孤僻,不好相处。

然而,有关两段描述的事例集中在一块儿,一起向人描述时,哪一段描述放在前边,多数人得出的结论,就是头一段描述给他的印象,第二段材料所发生的影响很小。每个人,每次做的事情都有“第一次”。不管跟某人认识多久,“第一次”只有唯一的一次,那一次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即便后来如何的改观,对方还是会永远记得那个“第一次”,这就是第一印象的力量。

夏浔,现在已经给自己准备投靠的大老板留下了一个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他只要与燕王府保持这种友好的关系就成了,燕王一日不下定决心造反,他就不能旗帜鲜明地站到燕王那一边,当然,事有例外,如果他能掌握朝廷对燕王动手的准确时间,那么……

夏浔记得历史上,是北平都指挥使司的张信率先向燕王提醒朝廷要对他动手的,恩怨分明的朱棣从此视张信为大恩人,当了皇帝后,见到张信犹自口口声声称他“恩张”,靖难功臣中,张信一直没甚么太大的战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但是朱棣称帝,封赏功臣的时候,张信就因为这一桩事,却是封了国公的。

抢个国公来当当,似乎也不错。

夏浔笑得更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