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战定君臣(中)(第3/6页)

发生在中国南海外的这场战争,将有可能改变这一平衡局面,直接影响到万里之外的欧州势力格局。无论是阿而布克尔克总督,还是艾泽格司令官,毕竟都是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军人,对于政治的考虑相对就要少一些,但是现在落于下风的战斗,终于使艾泽格意识到了这可怕的后果。

“即使失去满剌加,也必须尽量保存我们的舰队!”尽管葡军的主力舰队迄今为止还根本没有受到重大创伤,甚至还在交锋中给明军造成了较大的伤害,但是这个念头却不断涌上他的心头。

可是现在的战局他还不想马上撤退。宫本浩和佩德罗都反复说过明军的近战能力是十分低下的,他们缺少战斗的技巧,缺乏战斗的勇气,一向是靠绝对数量的士兵才能夺得胜利,而水师较陆军的近身搏斗更加差劲。

这一点情报他并没有弄错,至少杨凌在这段期间的确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水师的近身战斗能力。可是今天的进攻主力是“彭家班”的人马,也是王美人投靠朝廷后的第一战。

尽管杨凌待王美人不薄,不但没有削弱他的班底,安插自己的亲信,而且还在接受召安后将彭鲨鱼和他都提拔为水师提督,可是新降之人,必然有急欲表现的心情。

同时海上混战的战法恰恰是干惯了抢掠袭击为生的东海群最擅长的本领,所以杨凌和成绮韵经过再三分析,大胆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们,而且权力完全下放。

当然,排列在外侧并未加入混战的二十艘明军水师主力战舰并不是吃素的,他们除了负责堵住葡舰的退路,另一项使命就是督战。

海面上硝烟弥漫,鼓角轰鸣,炮声隆隆,硝烟从葡舰的船舷喷出,迅速弥漫开来,一艘艘战舰就像喷吐着浓烟的怪物,一边以炮火摧毁着敌船,一边试图以摆撞来倾覆它们,可是它们的活动空间太小,而且操纵小船的水手技术十分娴熟,轻易地就避了开去,摆撞的结果反而使它们的火炮大失准头。

一些明军战船已经贴近了葡舰,一条条撩钩钩紧了船舷,官兵们开始登船肉搏。这些刚刚从海盗翻牌变成官兵的士兵依然保持着狂野凶悍的本性,葡舰上的火铳轰的他们血肉模糊,掷斧劈开了他们的头颅和胸膛,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大的野性。

可是真正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是葡军的小型佛郎机炮,这种小型炮近战使用霰弹,“轰”地一声巨响,便是无数的钢珠铁片横飞,射死无数登船的士兵。

而明军的火铳、弩箭,还有接应战舰上的火炮,同样拼命压制着葡舰的反击,被明军霰弹击中的佛朗机人,有的翻入波涛汹涌的大海,有的捂着血肉模糊的面孔在甲板上满地打滚,隆隆的炮火也压制不住凄厉的惨叫。

火器的缺陷是发射速度慢,而数艘战船从不同角度同时攀登,使他们更加顾此失彼,不断有官兵趁着火炮、火铳发射的间歇跳上葡舰,然后又被反击的葡萄牙士兵杀死,或者压制下来。

有三艘葡舰已经全面进入肉搏战了,越来越多的士兵冲上甲板,同蜂拥上来的葡军官兵在甲板上、船舱里、楼道旁亡命厮杀。冰冷的刀斧砍杀着对方的肉体,鲜血像水一样流淌过甲板,又粘又滑。

死尸、斧头、钢刀扔的到处都是,刀斧飞舞,血光四溅,甲板上、船舱里处处闪烁着冷兵器的寒芒。近身作战,明军的优势就呈现出来。西欧的冷战兵器主要是刀、剑、斧和火枪,而大明由于兵员实在过于庞大,没有足够的钢铁来铸造兵器,所以他们使用的主要是长枪。

这些长枪,有的是用柔韧的白腊杆儿,上边只加了一个铁枪头,有的从头到尾就是一杆竹枪。葡军士兵要攻击目标一是要近战,还要有足够的战斗空间,而持矛的明军可以重叠站位,他们只需站在离对手一丈远的地方,从外围90度角的范围内即可全部进入攻击,葡军水手节节败退,战舰被明军掌握已是时间问题,有人开始缴械投降了。

艾泽格终于下定决心,准备摆脱明军返航满剌加了。右翼用猛烈的炮火撕开的缺口成了他逃生的唯一通道,舰队一边用炮火还击着明军,一边向右翼转航,这里是下风口,冲出去他就有把握逃回剌加。

真正隶属于他的葡萄牙舰队,不过才损失了三艘船而已,实力犹在,还有重整旗鼓再战的机会,如果失败,那就席卷满刺加王宫几个世纪积攒下来的金银财宝,率舰队退回印度,将来积蓄力量卷土重来。

艾泽格一边恨恨地盘算着,一边下达着命令。

阿德妮站在舰首,看到葡军舰队的动静,扭头看了韩武一眼,韩武也在盯着葡军的动向,他的眼中露出兴奋的光芒,挥手命令道:“鸣号,让彭提督收兵,本部舰队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