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 蝴蝶阵(第3/3页)

一看到漫山遍野的倭寇杀出,明军的反应倒快,已经通过了的玩命往前跑,还没通过的,掉头往后跑,完全是‘大难来临各自飞’的架势。

徐洪心里更瞧不起明军了,便催动部下追杀过去,好尽快结束战斗,回头去苏州城逍遥。

一想到那无尽繁华的苏州城,徐洪便感觉浑身发热,激动的大喊一声道:“鸭子给给……”听到二爷富有激情的指挥,手下们奔的更欢了,追着那些掉头跑的逃兵,很快出了鸡笼山,跑到近邻的凤凰山下。

戚继光的部队正藏在凤凰山上峰岭后,他自然不会像徐洪那么托大,而是命手下每人执松枝一束,远远望去,俨如丛林一般,不近了根本看出端倪,避免了过早的暴露。

转眼之间,倭寇过岭将半,戚继光当先引弓搭箭,射出一支响箭,放倒一个红衣黄盖的武士!这一声尖利的响箭,也引得上峰岭上火铳突发,当即打死了一片倭寇。

但这伙倭寇不愧是久经战阵,经过最初的慌乱后,便急速往外退去——却不是逃跑,而是整队迎敌!

火铳齐射发出的白色烟雾尚未散去,上峰岭上便传出杀声阵阵,那是戚继光挥动令旗,催动部下冲往山下击敌。

看到明军冲下来,倭寇并不惊慌,只见他们摆成齐整的一列列,以三十人为一队,其中有一手持折扇的队长,以挥舞折扇为号,指挥着手持长短刀、日本弓的倭寇严阵以待。

在明军中早就流传一种说法,判断碰到的倭寇是精锐还是杂牌,只要看有没有舞扇子便可。若无,便额手相庆,士气大振,冲上去捏软柿子;若有,便噤若寒蝉,士气萎靡,若不是人数占绝对优势,定然一逃而光,根本不敢与之敌对。

因为那手持折扇之人,是一种阵型的指挥者——明军将这种阵型,称为蝴蝶阵!每每双方交手,倭寇便结成这种阵势,由队长挥舞折扇指挥,整齐划一的动作……当双方开始接触时,队长把折扇往上一挥,部下就以刀锋向上。当对方稍一迟钝时,他们就骤然倒转刀锋迎头砍下。霎时一片刀光,上下四方尽白,不见其人,而对方已死伤累累。

而且随着扇子左右摇摆,倭寇还会跟着左右跳跃——其实就是走‘之’字型路线向对方逼近。如此变换却让明军摸不着头脑,只看着一堵刀墙翻过来砍,便死伤一片,还没回过神来,又从另一个方向,砍来一堵刀墙。

每每如此,一筹莫展,根本没法抗衡,倒也不能全怪明军草鸡。

战时随扇挥舞,队伍如蝶而飞行,所谓‘蝴蝶阵’者。

※※※

作为海寇中的精英,这些倭寇不仅会结阵,而且每个蝴蝶阵之间,相距不过半里,有一总队长吹海螺为号,指挥阵势间相互协同作战。明朝整队而进的官兵,根本无法对付这样精锐的奇袭部队,所以成就了徐海‘无敌’的名声。

然而再强大的阵势,也有其破绽所在,经过一位天才的潜心研究,发现了蝴蝶阵的弱点所在,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可以克制蝴蝶阵的阵势,他称其为‘秘战法’!

那位天才姓唐,名顺之,号荆川,他将其写进了自己的《武》书中,并把书传给了他的师侄。

他的师侄姓沈名默字拙言,又将书转给了自己的部将,戚继光。

而戚继光看到书之后,认真钻研数月,批判的继承下来,改造出一种切合实际,攻守兼备的阵型,名曰‘鸳鸯阵’!

这鸳鸯阵的诞生,就是为了克制无敌的‘蝴蝶阵’,但究竟效果如何?还得真刀真枪的比过!

胜,则从此不再恐惧倭寇,改写五倍兵力都不是对手、几千人被几百人撵得到处跑的尴尬纪录;

败,则继续尴尬、失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