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媒介为王,渠道为王(第2/3页)

听完唐成所说,心紧紧绷在一起的岳超群长吐出一口气来,“有失必有得,少兄既能体谅我等之难处,那少兄有什么希望的话,我等也必当尽力为之。”

“好,岳兄此言深得我心。”闻言,唐成哈哈一笑,“不打不相识,此言诚然不虚!”

相视一笑之间,室内的气氛悄然消去了刚才的生硬,就连两人的坐姿也轻松了不少。

“听说岳兄乃是道城同业之龙头?”

“什么龙头不龙头的,不过是同业们抬爱罢了。”

“岳兄太谦了。”唐成端过身前的茶盏边小口呷着,边随意问道:“不知柳林坊诸楼里平日所歌之诗都是从何而来?”

“这个?”岳超群却没想到唐成会问起这无关紧要之事,笑了笑道:“楼里的歌诗不外乎三个来源,一是前朝或本朝传诵天下的名作,这是不要钱的,又都是好诗,不过却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单靠这些个老调儿也是不成,是人就没有不喜新厌旧的,由此就得时时有新诗补充。”

“这新诗嘛有两个来源,一则是找本地名家,不过他们的诗虽是好,但润笔也贵,所以多是用在红阿姑或是花会上。除此之外,其他那些姑娘们也得新诗时,要么就从那些落魄文人手中来买,要么楼里干脆就养上几个这样的篾片文人,平时就不说,逢着寒食、中秋这样的节令需要应景儿的新诗时也方便。从长远来看,这两样比起来,倒是养篾片文人更划算些。”

这情况倒跟唐成打听来的一样。静静听岳超群说完后,点点头的唐成含笑拱手道:“我有一事相求于岳兄,还望岳兄莫要推辞才好。”

“来了。”闻言,精神一振的岳超群坐正了身子,“少兄请讲。”

“两月之后,柳林坊最大的十家青楼所需新诗全由我大雅至正园提供,三到四个月之后,覆盖至整个坊区所有青楼。也既是说,除了我大雅至正园提供的之外,其他人的诗一律不得在柳林坊传唱。”悄然坐正身子的唐成双眼紧盯着岳超群,“我可以保证的是,本园所提供的新诗质量绝不会比诸同业现在所用的差。”

对于月明楼,对于岳超群来说,用谁的诗根本就没有任何差别,他唯一关心的就是一件事,“润笔怎么算?”

“提供给前十家的新诗质量自然要比其它的好,费用嘛,在列位现在的花销上最多涨个十一之数,至于其他那些青楼,以前花多少,今后还是花多少。”

在青楼里,花费在诗上的钱本就不算多,而今只涨十分之一就能换得大雅至正园不涉足皮肉生意的,而大雅至正园若是放开素陪,那月明诸楼受冲击之下又得损失多少?这账一两面算过来,对月岳超群来说,简直就是大赚特赚。

“少兄可还有其它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从今晚起,柳林坊所有青楼一律停唱何仲达与王群玉之诗。”

诧异地看了唐成一眼,岳不群什么都没问,笑着道:“王群玉是谁?何仲达又是谁?少兄可还有其它的事情?”

看着眉梢里都透出喜意的岳超群,唐成笑着摇了摇头,“只此一件。”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唐成也端起杯子向岳超群举了举,“身为道城青楼聚集之地,柳林坊青楼不下数百家,岳兄多费心了。”

岳超群焉能听不出唐成这话里的意思,闻言嘿嘿一笑道:“少兄放心,某既然敢答应,就一定做得到。”

“痛快!”唐成再无二话,手中茶盏与岳超群“叮”的一声碰响后,仰头之间一饮而尽。

随即,付出极少,各取所需的两人相视之间,俱都展颜而笑。

当唐成亲送着岳超群出去时,两人俨然已是多年好友,言笑不禁。

后世在公司里常听到的那句话果然没说错:只有双赢的生意才是真正的好生意呀!

目送岳超群的马车去远后,回过身来的唐成并没有急着进去,而是惬意地看着门口上方处的“大雅至正园”牌匾。

当初决定建这个园子时,他实是没想到设想会这么快实现,今天岳朝群的来访实在是意外的大惊喜,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报纸,资讯基本是靠口耳相传的通讯不发达时代,一首唐诗若想既快且广的传播,专司唱诗的青楼和歌妓们几乎就是唯一的途径,跟这个途径比起来,就连文会都显得范围狭窄且速度稍慢。

掌握了大雅至正园,尤其是在掌握了柳林坊数百家青楼之后,唐成就实实在在的掌握了诗歌交易平台,一个有着新诗发布权的平台,而这就是当初唐成创建大雅至正园的核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