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关河令第十五章 鏖兵(第2/8页)

刘平若有沉思,石元孙却道:“但军令紧急,我等怎能不从?范知州若有怪罪的话,只怕谁都承担不起。”

万俟政、黄德和均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

郭遵怒道:“如斯情况,当以兵士的性命为重……”他本想说你石元孙到现在,还只想着推责吗?转念一想,如今当齐心协力,不宜争端,放缓了口气道:“刘大人、石大人,我请莫要再分散出兵,不如齐去延州。这样吧,若有罪责,郭某一肩承担好了。”

刘平正在犹豫之际,帐外有人冲进来道:“父亲……不好了。”

那人年纪颇轻,英姿勃勃,却是刘平之子刘宜孙,这次随刘平行军到此。

刘平怒视刘宜孙道:“何事惊慌?要叫大人!”

刘宜孙知父亲对已严格,慌忙改口道:“刘大人,那信使不见了。如今我们派出了三十多队兵马,但一直没有回信。”

众人皆惊,刘平脸色也变,衣袂无风自动,显得颇为激动。

王信一直沉默,闻言道:“刘大人,只怕延州那面,真有问题!”

刘平心中何尝不是这么想?范雍传令,命他分兵前行,刘平心中本也疑惑,可想着范雍毕竟是西北最大,范雍之令,谁都要听!他留了个心眼,嘱咐几个派出的兵士到了延州后,立即快马回转,禀告那面的情况。不想到如今,近两千人分出去后,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如今传令的那人竟也不见,此事很是古怪。

范知州绝不会坑害自己人,难道说……那手谕是伪造的?

刘平难以相信,可没有别的解释。他当初仔细检查了手谕,见手谕上的暗记均对,这才信任了信使。

这种手谕竟是假的?又有谁早就处心积虑,伪造出这种文书?

刘平心中发颤,感觉好像陷入了一张莫名的大网,偏偏看不出危机何处。见众人彷徨,郭遵道:“只怕前方有埋伏……”

万俟政颤声道:“难道说……前面派出的那些人……”他不敢说下去,眼中满是惊怖,但谁都听懂他的言下之意。

前面派出去的那近两千人,只怕全军尽墨了!

刘平心乱如麻,半晌才道:“郭遵,难道前方有敌,我等就要退缩吗?”

郭遵沉默许久,才问道:“刘大人,可派人前侦延州的情况了吗?”

刘平脸色微红,摇头道:“我只以为范知州所言是真,就没有再派人打探。”他心中却想,“无论前方有敌与否,都要冲过去和延州汇合。我只想让军士一鼓作气的向前,哪有时间先侦后进?”

郭遵暗自皱眉,心道都说刘平在西南平定夷人很有战绩,这次出兵怎么如此的糊涂?这样行军,不是拿士兵的性命在开玩笑?

石元孙已道:“前方有敌,说明延州军情更为急迫。我等绝不能退缩。”

刘平也是点头,决然道:“不错。义士赴人之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何况眼下为国难当头!刘宜孙,传令下去,三军立即开拔,全力赶赴延州。”斜睨了郭遵一眼道:“郭遵,你可有异议?”

郭遵沉吟片刻才道:“刘大人,请暂缓出兵。末将请为先锋,带千骑先侦后进,查明前方的情况后,再请刘大人带兵跟随,不知刘大人意下如何?”

黄德和一旁道:“延州有难,片刻不能拖延了,岂有时间先侦后进呢?”

刘平也倾向于黄德和的建议,不想刘宜孙一旁道:“刘大人,我倒觉得郭将军所言极有道理。我等已冒失一次,近两千兵力不知所踪,就不该再重蹈覆辙,当以谨慎为主。”

刘宜孙早知郭遵的大名,知道此人骁勇,见郭遵不畏艰险,主动请缨前侦,心中佩服,是以帮郭遵说话。他虽觉得父亲威严,但更认为郭遵才是真正的能领军知兵。

王信也道:“末将赞同郭兄和宜孙的看法。”

石元孙、万俟政、黄德和等人心中虽不赞同,但望向了刘平。

眼下军中以刘平最大,无论众人赞同与否,只有刘平才能一锤定音。

刘平思绪飞转,终于道:“那就请郭将军、王将军带领一千轻骑前侦敌情,以三十里为一界,我等相距三十里,前后呼应,这样可好?”

郭遵微微心安,施礼道:“末将遵令。”

郭遵领命后,当下和王信并肩出帐。点齐人马后,火速向东南的方向进发。

天蒙蒙,雪飞舞,视野有限,到处只见苍苍莽莽,天仗森森。郭遵见天气恶劣,暗自心忧,才出了十数里,忍不住的勒马。

王信有些不解,问道:“郭兄,为何暂歇?”

郭遵沉吟道:“前方再行三十余里,就到三川口。那里地势开阔,无险可依。过三川口后,再行不远,可望延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