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熟悉的那个欧洲公主,真的幸福吗?(第3/5页)

1859年,哈布斯堡皇族的家庭合影:第一排左起:茜茜公主(抱着的是皇太子鲁道夫),身边站着的是吉塞拉;索菲皇太后;弗兰茨·卡尔大公(索菲的丈夫,约瑟夫的爸爸)。后排左起依次为:长子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次子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与妻子夏洛特公主、四子路易·维克托大公、三子卡尔·路德维希大公

这一次,茜茜取得了胜利,获得了自己儿子的抚养权。茜茜开始亲自为儿子挑选合适的教师和课程,这让鲁道夫非常感激母亲。但是,茜茜和鲁道夫的母子关系却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一方面,茜茜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子有时恨不得关心得无微不至,但更多的时候,茜茜却不愿意管孩子的任何事,因为她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之前她不被允许涉足的政治。

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作为战败方的奥地利帝国元气大伤,不仅失去了对原来大部分德意志邦国的影响力,连原本臣服的匈牙利也开始蠢蠢欲动。

面对随时可能起来造反的匈牙利,约瑟夫皇帝意识到只能和对方坐到谈判桌前,但他之前和匈牙利的领导人安德拉西伯爵已经水火不容,唯一能从中调停的,只有自己的皇后茜茜。

茜茜和安德拉西伯爵一直相互欣赏,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叛逆、坚强,不喜欢被传统束缚。1848年,安德拉西伯爵曾参与反对奥地利对匈牙利过度干涉的革命,被判处“缺席绞刑”(用一个模特代替他上绞刑架)。由于安德拉西长相帅气,从此被称为“英俊的绞刑犯”。

安德拉西伯爵作为匈牙利的代表,和茜茜进行过几次长谈,两人互相欣赏,以至当时欧洲开始流传一种说法:这两个人发展成了情人关系——但至今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

茜茜最终说服了自己的丈夫。

1867年,一个二元的奥匈帝国诞生了——它有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两个首都,拥有各自的内阁和议会。安德拉西伯爵成了奥匈帝国的首任首相,而约瑟夫兼任了匈牙利国王,当然,茜茜也成了匈牙利的王后。

在约瑟夫和茜茜成为匈牙利国王和王后的加冕典礼上,茜茜做了感动匈牙利人民的发言,当她说到“愿全能的上帝给予你们最优厚的赐福”时,在场的很多匈牙利议员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因为茜茜的中间调停,匈牙利的地位实际上是大大提高了,所以匈牙利从上到下都对茜茜充满了热爱,之后约瑟夫皇帝每一次对匈牙利的政策松动,他们都认为是茜茜在里面起了作用。

但事实上,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茜茜之后还能在政治上继续影响自己的丈夫约瑟夫。

安德拉西伯爵

一方面,是约瑟夫不喜欢自己的妻子涉足政治;另一方面,茜茜对政治也并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合并,只是她个人对匈牙利特别有好感而已。

可能是为了回报丈夫同意合并,茜茜又一次怀孕了——约瑟夫一直希望她能再生一个儿子,确保奥地利的皇储继承。但是让丈夫失望的是,茜茜最终又生下了一个女孩,他们给她取名为瓦莱丽。

刚刚加冕匈牙利王后的茜茜

1872年,作为茜茜在宫廷里最大的压力来源,她的婆婆索菲终于去世了。

35岁的奥匈帝国皇后茜茜应该可以一扫障碍,大展宏图了。

但茜茜并没有这么做。

她开始尽量远离奥地利宫廷,开始了各种旅行。

5

于是,有一个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再回避了:

茜茜和约瑟夫之间,到底有爱情吗?

很遗憾,至少绝不像电影《茜茜公主》里表现得那样感天动地。(1955年,德奥合拍的电影《茜茜公主》首映。这部三部曲的电影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渲染了茜茜公主和约瑟夫之间的爱情,一笔带过了很多背后的东西。不过,这部电影展现的奥地利旖旎风光以及各种华贵的宫廷画面,还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88年,上海电影译制厂将这部电影引入中国,一时在国内引起轰动。)

毫无疑问,在当初的夏宫伊舍尔,15岁的茜茜和23岁的约瑟夫初相识时,那种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肯定是无比真实的,而当时年轻的奥地利皇帝的魅力,也是少女们所无法抗拒的。茜茜曾多次说过一句话:“来自奥地利皇帝的求婚是不可拒绝的。”

但是,进入宫廷后,那些繁文缛节让茜茜感到无比不适,而作为她希望依靠的丈夫,约瑟夫皇帝不仅从小对母亲索菲言听计从,还要担负起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责任。无论是当时的奥地利帝国还是后来的奥匈帝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需要约瑟夫投入全部的精力来维持——约瑟夫是尽责的,他坚持洗冷水澡,睡行军床,每天工作12个小时,终身穿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