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南京城里的纳粹旗(第3/4页)

有一次,拉贝答应1000多名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入安全区,他以为《国际法》会有效,就通报了日方,说中国有一部分士兵已经放下了武器,应该得到“战俘”的待遇。结果日军表面答应,随后冲进安全区,当着拉贝的面绑走了这1000多名中国士兵,随后拖出去全部枪杀。

无奈之下,拉贝一度只能穿上德国军装,戴上纳粹袖章,然后凭借个人的力量在安全区的街头游走,帮助一切可以帮助的中国人。

据幸存者李世珍回忆:“有一个家族里的37个人,被日本兵抓住了,全被绑好了跪在地上。(日本兵)准备砍头的时候,拉贝刚好经过,他就和日本兵交涉,最后把这37个人都带走了。后来这个家族的人都说,如果没有拉贝,他们整个家族就灭亡了。”

无论如何,安全区的设立,毕竟给当时人间地狱一般的南京保留了更多生存的可能。拉贝四处奔走,利用纳粹党的身份和多重政治力量向日本方面施压,最终迫使日军打开封锁,允许安全区能运进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在拉贝后来写给希特勒的报告中,他这样说:“日本人有手枪和刺刀,而我……只有纳粹党标志和我的袖章。”

6

1938年2月,应西门子公司的要求,拉贝还是要回国了。拉贝回国的时候,还将一个中国飞行员乔装成佣人,转道上海送到香港。

而拉贝回国有自己更重要的目的:他想拯救更多的中国人。

回到柏林后没多久,拉贝就开始给希特勒写信,提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并在德国放映他拍摄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一些电影胶片和展出照片。

拉贝很快等到了结果——盖世太保登门找到了他,没收了他的纪录片胶卷。

在盖世太保的“教育”下,拉贝只能写信给希特勒做出保证:“我将谨遵此项规定(指不得做报告、出书、放映有关日军南京暴行的影片),因为我并无意和德国的政策以及德国当局唱反调……坚定地追随和忠实于您!”

原本期待希特勒能对日本做出干预的拉贝,开始被迫陷入了沉默。

但等待他的厄运还没有结束。

1945年,德国战败,因为纳粹党员的身份,拉贝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甚至被投入了监狱。

1946年,在证实拉贝完全没有参与纳粹的作恶后,同盟国法庭宣布他无罪释放。但是,那个时候西门子公司已经同拉贝解约了(应该和拉贝的纳粹党员身份有关),64岁的拉贝开始衣食无着,生活拮据。

拉贝开始当一个拆卸搬运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生活艰辛。因为缺钱,他甚至开始典卖从中国带回来的瓷器。

7

中国人没有忘记拉贝。曾经被拉贝庇护过的中国难民都站出来为拉贝说话。一位叫伍正禧的人说的话代表了大家的观点:“不管拉贝是不是一个纳粹党员,都改变不了我们对他的看法,因为他是我们的救星。”

1948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和一些南京市民,开始每月给拉贝寄钱和食物,南京国民政府甚至承诺:只要拉贝肯来南京,政府将终身为他提供住房和养老金。拉贝曾回过两封信,表示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使他得以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但没多久,1950年1月的一个晚上,因为中风,拉贝与世长辞。

拉贝的身后事,也让人感到有些凄凉。拉贝的墓地位于柏林威廉皇帝纪念堂墓地。1985年,由于墓地租用到期,无人续租,管理部门便拆除了拉贝的墓碑。中国方面曾与柏林市政府多次沟通,希望柏林能将拉贝墓地列为历史名人墓地予以免费长期保留,但被婉言拒绝。

南京的拉贝故居

2005年,一群中国留学生自发捐赠,为拉贝塑了一座雕像。后来,拉贝的长孙托马斯·拉贝与中国驻德大使馆联系,希望能在拉贝墓地的原址重修墓碑。为此,南京市政府特批105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40年墓地租赁和墓碑的制作及运输费用。

2013年12月11日,在柏林西郊,拉贝墓地的落成典礼举行。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在典礼上表示:“我们今天站在这里,是为了共同缅怀中国人民的朋友和恩人,是为了共同回忆那场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的空前劫难,是为了共同纪念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为捍卫人类尊严和赢得世界和平团结奋战的历史壮举。”

在1937年的南京,贝拉家院子里的中国难民,称他们的恩人为“活菩萨”。而贝拉可能更喜欢后人给他的另一个称号:中国的辛德勒。

馒头说

毫无疑问,拉贝是伟大的。

但同时,他也是矛盾的。矛盾的根源,在于他的纳粹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