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中古史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第2/2页)

东北一带,雄据辽东的是高句丽。在今热河境内的是奚、契丹。在松花江流域的,则是靺鞨(mò hé)。中国对东北,国威的涨缩,要看辽东西的充实与否。自汉至晋初,辽东西比较充实。所以高句丽等,不能跋扈。慕容氏侵入中国后,辽东空虚,遂至为其所据。辽西亦受侵掠。热河境内的契丹,且不能免;吉林境内的靺鞨,其折而入之,自更不必说了。隋朝东征的失败,固由炀帝不善用兵;亦由东北空虚,军行数千里,大敌不能猝克,而中国又不能顿兵与之久持的原故。唐太宗亦蹈其覆辙。六四四年之役,自将而往,未能大克,而损失颇巨。直到高宗时,因其内乱,才于六六三、六六八两年,先后把百济和高句丽灭掉。于是分其地置都督府州,而设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中国的疆域,才恢复两汉时代之旧。然新罗人既阴嗾(sǒu)丽、济余众叛唐,而因之以略唐地。而武后时,契丹反叛,因此牵动了入居营州境内的靺鞨。其酋长大祚荣,逃至吉林境内。武后遣兵追击,不胜。大氏遂自立为国。尽并今吉、黑两省,及俄领阿穆尔、东海滨省,暨朝鲜半岛北部之地。注378是为渤海。于是安东都护,内徙辽东,唐朝对东北的威灵,就失坠了。但是新罗、渤海,对中国都尚恭顺。其文化,也都是摹仿中国的。而日本,亦于是时,年年遣使通唐,其一切制度,亦皆学自中国。中国对东北的政治势力,虽不十分充分,其声教所及,则不可谓之不远了。

【注释】

注366 此族现在中国人统称为回,欧洲人则通称为突厥。见《元史译文证补》卷二十七中,其实突厥、回纥,都是分部之名,不是全族的总称。

注367 其分支入中国的为宇文氏。

注368 今阿尔泰山。

注369 胜州,在今鄂尔多斯左翼后旗。

注370 高祖亦尝称臣,《唐书》他处皆讳之。惟《突厥传》载太宗灭颉利时,有“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之语,微露其消息。

注371 突厥统东方的,均称突利可汗。

注372 其实“哒”二字,即系“于阗”的异译。

注373 见《蒙古源流考》。

注374 今四川松潘县。

注375 龟兹、于阗、焉耆、疏勒。

注376 青海黄河右岸之地。

注377 今廓尔喀。

注378 渤海五京:上京龙泉府,在今吉林敦化县附近。中京显德府,在吉林东南。东京龙原府,在海参崴(wǎi)附近。南京南海府,在朝鲜咸兴。西京鸭绿府,在辽宁辑安县。其都城忽汗城,临忽汗海,即今吉林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