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第2/3页)

甚至连江茗听闻此事,也由衷赞叹一句殷楚好手段,做事竟然能如此缜密。好似有一道无形的墙面,将那些不好的俱都挡在外面,任凭你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因着这事儿,江茗对殷楚的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只怕这人表面不露声色,实际手下能人辈出。

待到这些话语传到靖文帝的耳中时,话风也变了一变。说的是外乡人在这华京城甚是不好做生意,乔靳的生意大部分都是卖的平民路子,看着生意好,可却不怎么挣银子。然而那玉风阁的老板看着眼红,这便在皇上面前进谗言,硬是要压这太和楼一头。

玉风阁实际的掌柜的是谁?京城里谁人不知便是当今国舅萧罗。

传言中更说,这萧罗一开始想要直接将太和楼盘到自己名下,后多亏了皇上目光清明,只是暂将乔掌柜留于宫中。

靖文帝无端端的被拍了下马屁,心里还算受用,但他原本想借此提涨自己名望的算盘却落了空。掌印太监曹昌将那篇临安府传出的文章递到靖文帝案前时,靖文帝看了,非但没有降罪,反而还说这文章写得好,字字句句为国忧心,颇有大才之风。

靖文帝如何不知这玉风阁的真正掌柜乃是萧罗,只是间小小首饰铺子,便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他仔细问了曹昌,得知那太和楼大部分的买卖都是做的平民生意,寿谦票号放贷甚至连平民都不沾,只于商贾之间行事,比那原本稳固京中的福来银庄更要规矩万分。

曹昌这才堪堪开口,对着靖文帝说道:“皇上,户部尚书阮庆今日递上来折子,事关这乔靳之事,行帐算的颇为清楚,也算有心。”

靖文帝便让曹昌将那折子递上来,仔细看过之后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乔靳名下各项,年年交于大胤的税银说句巨额,也不为过。但今年冬去,原本是闽州风起出海的好时日,因着他在宫中,闽州掌柜无法做主,凡事都像无头苍蝇一般,耽误了时机。海运一收,乔靳今年各项的税银都要大大减少。

若是就此将乔靳手下诸多进项堆在一起算,这十万两白银也不过就是三年不到的税银,而朝廷取而代之去做海运,也还需得几年的时日和准备。中间一折算,朝廷反而是亏的。

靖文帝哪里知道,这户部商户阮庆的折子里颇有些文章,他只挑了偏于乔靳的那些写了算了递上来,正是因为江茗在这段时日里曾用小公子的身份何其盘旋过。

得了江茗天大的好处,更有之后寿谦票号顶那金银交引铺的诸多进项,阮庆如何能不心动。便在江茗的暗示之下,写了这折子。

“皇上,有句话奴才不知该不该讲。”曹昌在旁小声说道。

靖文帝眼睛微转,觑了他一眼,说道:“但讲无妨。”

曹昌原本就是掌印太监,靖文帝阅览奏折,他在旁按着圣意批红下注,朝里的情况哪有不知道的,这便开口道:“闽直督三日前递上来的折子,说是瓮寇近日有些不老实,在秋沛、通良两县登岸,打风做劫。”

靖文帝微微蹙起了眉头:“不是已经交由他去剿倭了吗?”说完,靖文帝神色一滞:“你的意思是……”

“这闽州的海运不好做,怕是日后这乔靳也没什么法子,还要指望着朝廷剿寇。皇上原本想着取而代之行海商,打着大胤的官名,只怕更是难行。”

靖文帝略作思忖,长长叹了口气,北边北胡虎视眈眈,南侧瓮寇如今也不安生,朝廷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眼下便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让乔靳在宫里就这么悄然无声的去了,之后将他的全部生意尽归朝廷。可靖文帝也清楚,下面这些官员各个都想捞些东西,到时候进了朝廷的库房,剩下的便不知道有多少了。更不要说着阮庆折子上细算的账目了。

第二条便是将乔靳放了,趁着这年刚开没多久,海风尚顺,让他将闽州海运做起来,那今年除了那十万两白银,还有上缴的税银。若是恰巧被这瓮寇毁了,乔靳手上的东西还能撑个几年,趁着这些时日朝廷将海运做起来,实为顺水推舟之举,更不会落民口舌。

靖文帝思量之后,突然开口道:“我听闻那江家的女儿与这乔靳有些关系?”

曹昌答道:“好似是有些关系,但却不甚亲近,说是家中长辈有过交情。”

靖文帝点了点头:“这女子本是外面找回,在华京除了镇国大将军府也无其他亲眷,便将这乔靳送出宫去,将又琰这婚事大小事宜交由他办,也算是全了长辈情谊。”

靖文帝这算盘打得极好,殷楚向来受宠,可如今太子大婚将即,朝廷哪儿再来多余的银子给他做婚事?这乔靳出去,一来去将海运做了,今年的税银也有了指望,至于会不会受到瓮寇影响便不是自己操心的事儿;二来有皇命在身,乔靳即便是把铺子卖了,也得将殷楚这婚事办得妥妥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