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第3/4页)

而阿波罗登月、太阳系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吧。

4

事实上,特斯拉在晚年陷入了关于“宇宙理论”的研究而不能自拔。

晚年特斯拉

1936年,80岁的特斯拉发表了一篇论文,这就是后来被网上传得神乎其神的《引力的动态理论》。在这篇文章里,特斯拉试图建立他基于牛顿“万有引力”的“大统一场”论,而全盘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从人类的科学历史进程来看,任何在当时被视为荒谬的理论或学说,在通过时间的检验后未必是真的荒谬。我们现在不敢说爱因斯坦的理论肯定是对的,特斯拉的研究肯定是荒谬的,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关于所谓特斯拉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了“火星登陆”“人造星球”“空间传送”“时间旅行”“引力门系统”“引力墙”“光子墙”“粒子墙”的说法,都没有找到任何依据。

1943年1月8日清晨,在美国纽约的“纽约人旅馆”3327房间,一名叫爱丽丝的女仆发现了一具躺在床上的尸体,那是尼古拉·特斯拉的尸体。

经法医检验,87岁的特斯拉确切死亡的时间应该是1月7日晚上的10点30分左右,死因是心脏衰竭。

在特斯拉生命的最后10年里,他一直住在各种旅馆里,经济拮据。他赚不到钱吗?并不是。按当时的专利权许可使用费标准,使用者每生产一匹交流电就必须向特斯拉缴纳1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但是,特斯拉放弃了这个专利,让全世界人类免费使用。

特斯拉去世后,他的大脑并没有像网络传言的那样被“摘去研究”,他的遗体是被完整火化的。也没有任何证据和资料证明他曾经做过脑力和智商测验。

关于他11次拒绝诺贝尔奖,也没有任何资料或证据可以证明。但是,他确实入选了193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提名,诺贝尔奖基金会曾承认过,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首选人物,是特斯拉和爱迪生(后来颁给了对X射线研究做出贡献的布拉格父子)。

“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这是特斯拉自己说的话。

特斯拉虽然不是伟大的、全能的“神”,但他毕竟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再细化,是一位天才的电气工程师——这是无法辩驳的客观事实。

196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上,为了纪念他的成就,“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从此被命名为“特斯拉”。

这种实实在在的认可,可能比说他的各种“神迹”要靠谱得多吧。

特斯拉在75岁时登上了《时代》封面

馒头说

说句实话,在中国的“特斯拉造神”运动中,央视功劳不小。

2009年6月,央视10套科教频道《人物》栏目曾播出两集纪录片《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这部纪录片的主要线索来自俄罗斯自由作家兼编导维塔利·普拉夫迪夫切夫拍摄的“纪录片”——《特斯拉:世界之王》。这位编导还拍摄过下列作品:《通古斯入侵一百年》《第三帝国的飞碟》《月球秘密区》等。

所以,就不多评论什么了。

特斯拉之所以由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而被持续“神化”(不仅在中国,在美国也是),成为一个“全能的存在”,除了他本人确实有一个天才的大脑,还来自我们自己的两类心理。

一类,是我们的悲情心理。在我们的印象中,科学家似乎都应该是怪才,不食人间烟火,淡泊一切名利,终生艰苦清贫。特斯拉在这三方面确实很符合条件,所以也符合人们的这种心理,进而就会有不顾一切拔高他的冲动。

另一类,逆反心理。你越有名,我就越希望听到你的缺点;你越无名,我就越希望成为发掘你(或知道你)闪光点的那一批人。特斯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确实有被埋没的嫌疑,但这些年来,我又觉得有被过分神化的倾向,以致成了一些人的精神图腾。

其实,我们有时候对待“科学家”的态度挺矛盾的。

一方面,我们对一些真正的科学家的坚守和清贫表示敬佩,对一些影视演员的收入和知名度大大超过科学家拍案怒骂。而另一方面,当有些科学家真的名利双收时,有些人似乎又不乐意了,不管你是研究物理的还是种水稻的,一些人的关注点又开始转到其他点上。

其实,我个人觉得,大部分普通科学家的收入尤其是知名度不如一流的歌星、影星,在这个星球上的每个国家都是一样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知名艺人本身就是市场的稀缺品,他们确实付出了努力,再借助人类的天性和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获得丰厚的回报,毕竟也不是什么令人发指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