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拉伯 先知(第2/2页)

是的,雅特里布人向先知发出了邀请,尽管他们只是把穆罕默德看作一位可以调停他们内部纠纷的智者,而不是宗教领袖。但有此绿洲,总比困在麦加好。

真主似乎也表示了赞许。据说,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天使哲布勒伊莱引领穆罕默德乘坐一匹长着翅膀的白马来到耶路撒冷,在那里登上云霄,看见了历代先知,也目睹了天园和火狱,然后在黎明时分回到麦加。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的“登霄节”,耶路撒冷也因此成为伊斯兰的圣城,尽管它先前既是犹太教的,也是基督教的。[9]

此事似乎说明,转折即将发生。

公元622年9月24日,先知抵达雅特里布。这对于他和他的追随者们都是历史性的一步,同时也充满风险。因为按照传统,这就意味着与原来的部落断绝血缘关系,也自动放弃了由此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在那陌生的城市和人群中无法立足,请问他们将何以自处,何以为生?

穆罕默德却睿智地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是啊,既然血缘已无意义,那就依靠信仰吧!于是,一种名叫乌玛(Umma)的穆斯林共同体被发明和建立起来。乌玛有章程、纪律、机构和分工:迁士(随迁穆斯林)担任军事要职,辅士(本地穆斯林)负责户籍税收,导师、领袖和统帅当然是先知。不难看出,这样政教合一的组织离国家已只有一步之遥。[10]

先知大获成功。雅特里布也被改名为麦地那,全称麦地那·纳比(Madinah al-Nabī),意思是“先知之城”。这次迁徙则被称为希吉拉(Hijrah,英语Hegira,汉译徙志),迁徙之年也在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的元年。

成功的先知并没有忘记麦加。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万人进入自己的故乡。他接受了麦加贵族的皈依,拆除了克尔白殿堂中的偶像,将古庙和陨石定为圣物。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的宗教中心,麦地那则成为政治中心。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不久就传入中国,以唐、宋、元为主要时期。传播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陆路,沿丝绸之路从阿拉伯经伊朗、阿富汗到新疆天山南北,再经青海、甘肃穿河西走廊到达长安;二是海路,从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出发经印度洋、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到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中国沿海城市。

这一年,唐太宗也成为了天可汗。

公元632年初,也就是先知与世长辞的半年前,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穆罕默德从麦地那来到麦加,主持了规模空前的朝觐仪式,史称辞朝。参加这次朝觐的十万之众清一色全部都是穆斯林,先知则登上阿拉法特山宣布了真主最后的启示: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11]

这是新宗教的成年礼。

按照天启,它被命名为伊斯兰(Islām)。

[8]本段史实据(埃及)穆罕默德·胡泽里《穆罕默德传》,并请参看美国时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伊斯兰的脚步》,引文则见《古兰经》96:1-5。

[9]此事在《古兰经》中有暗示,见《古兰经》17:1。此后,麦加的克尔白被称为禁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被称为远寺,距阿克萨清真寺300米处的萨赫莱清真寺则被认为是先知的登霄之处。请参看哈全安、周术情《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10]乌玛又译乌姆玛,本义是民族,后来转意为社团、公社,现在泛指世界范围内的穆斯林聚居区和共同体。关于麦地那时期乌玛的性质,学术界说法不一。有学者称其为穆斯林社团,请参看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也有学者称其为公社,请参看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还有历史学家称其为麦地那国家,请参看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1]见《古兰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