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藏 寺(第3/6页)

下午两点钟左右正是最热的时候,明朗满脸渗出汗来,和灰尘混在一起在脸上划出一道道小溪。他往洞里看了一眼,刚才平安踩破的好像是一块席子,日久年深已经腐朽了,被踩出了一个大窟窿,暗黄的纤维枝枝杈杈地支棱着。太阳刚刚有点偏西,阳光恰好照到那个洞里,隐约能看清是一个黄色的包裹,大概有一本杂志那么大。

他拣了根树枝,伸进去捅了捅,见没有动静,才轻轻地把它提出来。平安在旁边看着,大气也不敢出。直到明朗把那个包裹放在地上,她才长长叹出了一口气。

那个包裹大概不到两寸厚,外面包着的好像是布,已经烂得差不多了,轻轻一撕就能撕开。里面是深褐色的纸包,紧紧地包裹着,有棱有角。

“这是油纸,防水用的。里面大概是什么怕湿的东西吧。”平安本有点卖弄地说。

“打开看看?”明朗问她。

平安看看四周。这里都是树林,怎么看都不像有人家的样子。身边的那个小土丘,看起来形状倒真是像个坟一样,可是墓碑什么的都找不到,是自然形成的也不一定。谁在这里埋东西了呢?看起来年代久远,可能早就被人忘记了吧。

阳光正好,给平安也添了些勇气。

“打开看看吧。”

那东西却是一层包着一层,紧紧地裹着。明朗小心地一层层打开,平安蹲在旁边帮他把一张张油纸整理好。眼见得包裹越来越小,都快只有手掌那么大了,却还是一个油纸包。

平安手里拿着厚厚一沓油纸,不禁开始纳闷。“这里面不会只有一张小纸条吧?”

“上面写着‘挠挠’?”明朗也听过马三立的相声。“这荒山野岭的谁会开这种玩笑?”边说着,又打开一层,里面却还是一个油纸包。

“或者是藏宝图?”平安继续猜测。

“武侠小说看多了吧,你以为现在是在看金庸小说?省省吧!这里很灵异的,不过这种想法倒适合财迷苏。”又打开一层。

“是本书。”明朗终于揭开了最后一层,手里是一本书。月白封面,白线装订,已经开始泛黄,看起来年代久远的样子。

“别动别动!”平安学过文物保护,知道时间长了纸会变脆,忙提醒明朗。她站起来,把那沓油纸塞进明朗手里,双手轻轻捧过那本书。但觉触手绵软,才放下心来。

那本书怎么都不能算大,大概只和平安的手掌差不多大。封面和封底是稍厚一些的硬纸,封面上有几个写得很好的隶书字,正在黑油油地闪闪发亮。

平安一眼就认出来了。

“《渡孽经》。”

“打开看看,说不定是和尚把封面换了一下,里面藏的是二十四春宫图。”平安凑过来,打算伸手翻书。

明朗用手拨开:“就知道你小时候爱干那种事,现在还不行,回去再看吧。”

“为什么?”

“得找个平的地方放好,才能打开。”明朗解释,“这本书不知道多少年了,说不定还是文物呢,里面的纸说不定早就碎了,如果丢了,找都找不回来。现在先包好,免得强光加速氧化。”

平安点点头,看着明朗又把那本书包好。两人开始慢慢找到对路的地方,回到庙里。

说这本书是文物,别轻易翻动,其实这只是理由之一。明朗隐隐有点不安,真正的理由他没有告诉平安。这个东西似乎非常有用,而且他有一种感觉,自己一定用得上它,这东西出来得如此诡异,难道真有这么烂的情节来无巧不成书让自己一下子就踩到一本古董书,如果有这么幸运,为什么前辈子他总倒霉。

不像,像是这本书在一直召唤他,他们刚才的迷路,好像就是为了这本书。

可是,这书到底有什么用?回去得好好看看。

那本书被小心地放在明朗房间的桌子上,他小心地轻轻翻开第一页。

书页薄却柔软,字体小而清晰,虽然有点泛黄,可是怎么看也不像马上就要碎掉的样子。平安也轻轻捻了捻书页。

“竹纸。”

“竹纸?竹子做的?”

“嗯。质量上好的纸。陆游说这种纸‘滑、发墨色、宜笔锋、卷舒虽久墨终不渝、惟不蠹。’”明朗向他解释。

“噢。”平安听得一头雾水,“那么……”

“那么,这本书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总之不是现在的。看看再说吧。”

平安也好奇地凑上去看,只见通篇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看得她叫苦不迭。“我才发现我这么多字都不认识。”

“我比你好不到哪去。”明朗合上书,“我差不多都认识,可就是不明白什么意思。”

“怎么办?”

“交给寺里吧。好像是经书一类的东西,可能是从寺里流传出去的。”明朗认真地把那本书包好,轻轻放在桌上。“不过我现在就是寺里的老大,当然是放在我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