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零章 谜罩三星堆(5)(第2/4页)

从现在的情况看,这张寒山果然也不负众望,很快就发现了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端倪,揭发出古蜀国的文明。

如果让一帮挂着各种头衔的老教授老专家去考古现场的话,说不定到现在都没有个头绪呢。

由此,杨开想起张寒山被软禁的原因。

张寒山原为辽宁水产学教授,华伯涛的得意门生,营口坠龙事件中,协助国民政府偷梁换柱,用幼年须鲸的骨骼换走了龙骸,并进行辟谣,从而蒙蔽了大多数人,甚至包括自己的老师华伯涛。张寒山聪明,深居简出,他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这也是营口坠龙的第一目击人全部被灭口,唯独他活到现在的原因之一。

若是当初张寒山也被民国政府灭口的话,恐怕他们又将失去一个人才。

在这个战争的年代,表面上是一线军人在作战,其实真正比拼的,还是各个国家的科技人才。

等到火车运行平稳下来之后,张寒山收回了目光,表情看上去也比之前好些了,开始缓缓的讲解起来。

当我到现场参加探讨之后,立刻将视线盯在了青铜面具上,我觉得青铜面具肯定邪乎。

我以前也听说过,某些年代久远的古董可能会被先人下诅咒,凡是碰到古董的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适的症状。

不过以前我对这件事半信半疑,如今碰到这件事,再想想,心里也有些害怕起来。担心这件事会传出去,影响不好,便只是留下青铜纵目面具的照片,然后令人将青铜纵目面具小心封存了起来。

最后带着考古现场得到的一块奇怪的碧玉残片,去答复请自己出山的幕后大人物戴笠。

再然后,就碰到了杨开等人。

杨开听完张寒山的讲述之后,竟然一个个的毛骨悚然起来,全身的汗毛都竖立起来。

这张寒山的讲述绘声绘色,让他们如同亲临现场,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超自然事件,都沉默了很长时间。

只有轰隆隆的火车声,在车厢内来回的回荡。

“张教授,您所说的碧玉残片,是什么东西?”杨开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哦,这碧玉残片,并非一般的物事,而是古人记载东西用的帛书,在我国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都是用竹简或者是各种帛片来记载事情的,想必你们应该知道。”

众人都点点头,虽然他们都不知道,可是在张教授面前,也不能忒丢人了不是。

“我之所以称呼这东西是碧玉残片,是因为制造碧玉残片的这种材料像帛一样的柔韧,却又像玉一样的温润光滑,我顾名思义,便称之为碧玉帛书。”

众人点了点头,等待着他说出下文。

张寒山继续说道:“虽然帛书材料未知,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我们在青铜面具里,发现玉帛似乎存在一种元素周期表里从未有过的神秘射线,拥有很强烈的放射性,这种放射性,有很大的可能性,间接导致了专家们的死亡。”

“元素周期表?神秘射线?放射性?”

九筒瞠目结舌的听着这三个完全陌生的名词:“张教授,这三个玩意儿是啥东西?市场上有卖的吗?”

张寒山一阵无语,自己怎么把九筒是一活脱脱的文盲的事给忘了呢?怎么能听得懂化学专用名词呢?当下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东西,就好像是细菌一样,比如我们呼吸的空气,就是由元素周期表里面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等组成的,还有我们的身体,也是由元素周期表里面碳元素,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以及看不到的一切,元素周期表里面都有他们的组成成分。”

九筒的眼珠子都瞪大了,感觉脑袋上有一堆蚊子在脑袋上嗡嗡的叫唤,他立刻用力的甩了甩脑袋,想要将这群蚊子甩掉,心想张寒山毕竟是徒弟,没有他的老师华伯涛教授讲的明白透彻。

华伯涛说的所有东西,九筒都能听得懂,这张寒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

其实,这也只是华伯涛熟悉了他们这些人,对他们了解,所以只是说一些简单直白的话而已。

杨开等人也被这个问题缠绕的有些晕头转向了,陈天顶提出了异议:“张教授,您继续说,别理九筒那嘴贱的。”

“陈老板,这您就说错了,我这怎么能叫嘴贱呢?顶多只能算是好学好问而已,古代有个伟大的人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不是?”九筒满脑子的搜索,想要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成语和哲语都用上,来表示一下自己也是有文化底蕴的,谁知搜索大半天,也就这两个词语而已,一阵失望,心想要是早知道用得到那些看起来没啥用的成语,我来的时候就好好的背一遍了。

“张教授,您继续说,咱在这仔细听着呢。”陈天顶催促了一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