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2页)

老太太就看够了,每天看他们就别扭死了,如果和和美美的,那在自己眼前晃当然很好了。

可是偏偏就不是这样子,寒秋性格是很要强的,虽然喜欢大爷,但是渐渐的没有孩子,她就没有什么安全感,大爷外面的应酬交际,她总是疑神疑鬼的。

患得患失,是每一个喜欢别人但别人不喜欢自己的挫败感。

老太太的意思是自己商量,愿意要孩子,那就去纳妾,寒秋当做是自己的就好了,不愿意要孩子,那你们俩就一心一意的生,该吃药吃药,该治疗治疗去。

别整天委屈,没用的,她这么大年纪了,没有孙子抱她还委屈呢。

大爷面无表情的,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我的想法是不会告诉你的,寒秋也不愿意让老太太插手,但是事情没解决啊,老太太看着就够死了,一天一个够。

吃个饭,真的是心塞,不是很想看到大家了。

“母亲,过两天,我去一趟南边。”

老太太耷拉着眼皮子,看着老爷子也不顺眼,看谁都不是很顺眼,“喔,我记得,祯禧快回云南了吧。”

那祯禧那边取得的成果,无论外面的人怎么说,但是他们自己是最有感触的,每天都拉着这些孩子去过正常的日子。

荞麦换钱了,学校一毛钱没有要,留出来一部分资金买书买本子,然后其余的换成了药跟猪肉,还有布匹,每一个孩子都有的。

他们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告诉每一个孩子,荞麦比毒品好,种植荞麦比罂粟要赚钱,而且荞麦吃了对人体好。

吸毒是不对的,最起码看到大人吸毒的时候,小孩子知道是不对的,那祯禧永远就记得,她进村子的时候,看到那么小的孩子,拿着大烟杆子在那里吸。

他们这一波人走了以后,还会来一批,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每个人写很多教学笔记,还有一些种植技巧,等着下一批来的人亲自交流一下。

学校里面对于这么一个小队伍,是一直很关注的,无论是物资上,还是教学资源上,尽可能的倾斜,尽可能的提供帮助。

梅校长亲自来过一次,他刚送着自己两个儿子去了战场,日本的空军坚不可摧,长久以来对我们进行轰炸,我们毫无还手之力。

我们的飞机,我们的动力,我们的零件,根本达不到要求,在天上是被人追着打的。

国家迫切的需要空军,需要建设一支新的队伍。

梅带头,他只有两个儿子,全都送去了战场,他问儿子,“大家都说日军的飞机不可坠落,你觉得呢?”

他大儿子笑了笑,“我能做到。”

小儿子也笑了笑,“什么时候胜利了,我什么时候回来。”

校长老怀安慰,拍着儿子的肩膀,送去空军培训。

他是起带头作用的,许多老师不仅仅是鼓励学生们去参军,去救国,都是身先士卒,先送着自己家里的孩子走的。

校长就问大凉山的孩子们,“上学好不好?”

“好。”

“那就好好学,学一辈子。”

又问,“老师说的对不对?”

“对。”

“那就牢牢的记住了,不要忘。”

他看那祯禧跟永红,“巾帼不让须眉,好样儿的。”

一支小队伍,能力是有限的,可是慢慢地在这里扎根下来了,有了学校,学习汉文,有了荞麦,知道吸毒的危害,慢慢地,这个地方,就再也没有毒品了。

校长看着每个人的脸,又黑又瘦,但是笑起来,山花烂漫一样的,心中快慰,对带队的老师说,“你带的学生,好样儿的。”

带队的老师没有笑,手里面拿着一份名单,上面每个人姓名籍写的清清楚楚,“瞧一瞧,是不是当初说好的,一个都不少。”

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努力,那祯禧在努力发稿,让更多的人觉悟,更多的人清醒。

永红每天都在山上转悠,晒得皮疼,来的时候雪白,走的时候黑的有点亮,她的植物图鉴,百年以后都可以给人参考的。

学地质的考察土质,各种土壤采样化验,来回往返,带来合适的种子,让这片土地上,都有最合适的种子的。

没给人都是学以致用的,这就是学校的教学理念,哪怕你就是个学农学的,也要到你的土壤上去耕种。

冯二爷看了老太太一眼,也没有反驳,他就是去看那祯禧的,有半年没有见面了。

当丈夫的看自己的妻子,天经地义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