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知子如母,一再试探(第2/5页)

当时西岭月刚陪王太后用过午饭,秦瑟便进来禀报这件事。王太后听说是这对孪生姐妹进宫来服侍西岭月,倒也没多问一句,只是目光微微闪动。

阿翠和阿丹本就是王太后亲自调教的,如今李成轩将人送了出去,王太后自然会有想法。西岭月对此心知肚明,但太后没多问,她自然不会主动说起,只想着寻个合适的机会顺嘴一提,不要显得太过刻意。

但显然,她低估了王太后对这件事的态度——午膳过后,李成轩与天子密谈结束,前来蓬莱殿问候生母,然后,他也被留宿在了宫中。

当日傍晚饭后,王太后叫上西岭月、李成轩二人,由秦瑟作陪,四人去太液池旁边的花园里散步。西岭月和秦瑟一左一右搀扶着她,李成轩落后一步,就听她微微侧头,开口询问:“月儿,你和你福王舅舅是如何相识的?这故事我还不知道呢!”

“咦?母亲大人没对您提起吗?”西岭月以为她早就

知道了。

王太后轻哼一声:“你母亲大人满心都在你身上,哪里会说得那么细致,倒教我抓心挠肺了好几天,只想听听是何等奇遇。”

“倒也称不上是奇遇。不过是月儿的义父被诬……”

“母后,儿臣想起一件事来。”不知为何李成轩突然开口,打断了西岭月的话。

王太后索性停步看他,慈爱地笑问:“何事?”

“儿臣与月儿在镇海相识时,便怀疑她的身世,故而将她带回长安。当时她身份存疑,又受了重伤,儿臣便做主将她安置在府里,派了阿翠和阿丹去照料。后来月儿身份落实,儿臣见她手边无可用之人,倒是用惯了阿翠、阿丹,便做主将两人送给了她。”李成轩说到此处,故意转头看向西岭月,那目光就像是长辈看晚辈一样和蔼可亲。

王太后闻言半眯着双眼,一时没有表态,看不出情绪如何。

李成轩忙又解释:“毕竟月儿是儿臣带回来的,初初恢复身份,我这个做舅舅的总要体恤她。如此,便只好辜负母后的心意了。”

他边说边瞟了西岭月一眼,示意她不要接话。

西岭月与他何等默契,立即抿紧双唇低下头去。深秋的晚风拂过,携带着太液池的丝丝水汽,凉意乍起,她猛然打了个冷战,莫名想起那个叫玲珑的青楼女子,想起了太后的整治手段。

再然后她心头一冷,就像是被凉风吹到了骨子里,对王太后的亲近之

心忽然就淡了。

王太后仍旧不表态,不过笑了,似乎不甚在意的样子。

秦瑟跟在太后身边多年,对她的每一个表情都了解甚深,忙接话道:“王爷可真是会说话,我看您分明是想娶妻,又怕阿翠、阿丹惹新王妃不快,这才寻个由头将人送出去。一来不得罪太后,二来造福西川县主,您可真是好心机啊!”

秦瑟这话像是玩笑,让王太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抬手指着她:“你啊,比他肚子里的虫儿还精明!”言罢王太后又看向李成轩,终于表了态,“月儿初来长安,一切生疏,是得有人照顾她、提点她。你皇姐是个粗心的,难为你这做舅舅的为她着想,倒是教母后意外了。”

李成轩笑意不变:“儿臣这舅舅不比他人,说是对月儿有‘再造之恩’也不为过了。”

“这话你怎好意思说出口,脸皮忒厚!”王太后伸去一只手,险些要点在李成轩的额头上。

后者立时躲开,干笑一声:“有小辈在,您给儿臣留点面子。”

此事便在一片笑声中揭过,四人谁都没再提起阿翠和阿丹,王太后也没再问起西岭月和李成轩的相识经过。

西岭月敏感地察觉到,李成轩并不想让王太后知道镇海的事,才会突兀地打断她。可他究竟为何要这么做,她似懂非懂,只是隐隐觉得秦瑟似乎知道些什么。

她这般心不在焉地想了一路,夜色已晚,几人也回

到了蓬莱殿。西岭月和李成轩由宫女带去各自安置,住的是门脸相对的两间院落,秦瑟则留下来服侍太后歇息。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西岭月也不敢赖床,早早起身去陪王太后用早膳。她梳洗完毕,刚走出小院,便听到对面院落里传来“咻咻”的尖啸声,似乐器一般清脆动听。

她循声走到院门处,一眼看到李成轩正在晨练。他一袭束袖黑衣随风而摆,手持佩剑身姿飒飒,招式也是云雷变幻,甚为精绝。

西岭月看得来了兴致,提起裙裾跨入院门,还没走近,李成轩已收起了剑招,命宫女端来面盆净手擦面。西岭月认定他是看见自己才收了招,心下不满:“王爷怎么如此小气,也不让我多看两眼。”

李成轩诧异回头,假装刚看见她:“原来是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