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暗处蛰伏,讳莫如深(第3/5页)

李成轩适时介绍:“萧既明,检校司空、平卢淄青节度使的未来女婿。”

吐突承璀应是听说过李师道选婿的内情,闻言便露出三分了然,笑赞:“李司空好眼力,想来萧郎君不久之后即能为朝廷效力了。”

他的嗓音极细,一看便是“去势”已久,还留有少年变声前的细嫩。许是因为做了高官,他说话时刻意压低声音,想要遮掩这与众不同的嗓子,但萧忆耳尖,还是听出他在掩饰。

三人略客套一番,便去往前厅详谈。

待宫女奉茶之后,吐突承璀笑着开口:“王爷从不来

下官这里做客,今日突然到访,可是有要事吩咐?”

“被中尉猜中了。”李成轩故作一叹,“不瞒中尉,皇太后寿辰在即,宫里却发生了一些事,令本王甚为烦恼。”

“哦?”吐突承璀径直问道,“可与尚功局两位女官畏罪自尽之事有关?”

李成轩点头:“此事迄今还瞒着太后。”

吐突承璀拂开茶叶轻啜一口,这才问:“下官可有能效劳之处?”

李成轩也不客气:“中尉应该晓得本王因何而来。”

吐突承璀是这宫里最有权势的宦官,又是神策军统帅,掌握着宫人和禁军两路消息,宫里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显然,他也没准备装傻:“王爷是想问那二百神策军换防之事?”

李成轩也以茶盖拂开茶叶啜饮一口,默认。

吐突承璀遂反问:“难道王爷没有发现,随您从镇海回来的五百神策军,也不在长安了吗?”

李成轩微微眯起眼睛,表情尚算平静。

吐突承璀解释道:“是陛下说李锜有反意,即便进献了生辰纲也是别有用心,不想此事在长安流传,故而下官奉陛下口谕,将那五百神策军调出去了。”

吐突承璀说得隐晦,但萧忆听明白了,当今圣上既想要李锜的生辰纲,又想找李锜造反的罪证,还想先发制人。但如此一来就会落人口实,不明真相的人会说圣上刁难李锜是为了他的家财,何况李锜也算半个宗室长辈。为避免这

种风言风语在长安流传,圣上才把那五百神策军调走了,这是个警告,想来那些人都会明白,从而把紧口风。

同理,护送生辰纲进宫的二百神策军被调走,不外乎也是这个缘由。

萧忆不禁腹诽吐突承璀老奸巨猾,找了圣上做借口,谁都不可能去找圣上对质。

“不瞒王爷,就算没有陛下这道口谕,下官也会将这七百人调走换防。”吐突承璀再道。

“哦?”李成轩惜字如金。

“当日齐州县主来借人时就曾言明,太后殿下不想让人知道她拿了四地重臣的寿礼。”

李成轩闻言默然良久,没再继续这个话题。他的食指轻轻叩击桌案,突然间轻笑:“若是本王没记错,吐突中尉还欠本王一个人情。”

萧忆不知这到底是个什么“人情”,只看到李成轩此言一出,吐突承璀先是面色一紧,继而一松,低声回道:“是,下官日夜不敢忘。”

“那么,本王要劳烦中尉一件小事,对你而言是举手之劳。”

“王爷请吩咐。”

李成轩遂将一张写满字的纸从袖中取出,放置在案上:“只是一桩旧事,牵涉几个罪臣之后,还请吐突中尉在圣上面前美言几句,赦免他们的罪行。”

李成轩心知肚明,当今圣上为人多疑,王励后人的事与其自己去说,不如交给吐突承璀。以吐突承璀如今的圣眷而言,这件事并不难做到。

吐突承璀听了这吩咐,显然也长舒一口

气,很是愉快地接受了。

李成轩遂站起身来,适时告辞:“那么本王静候佳音。”

吐突承璀起身还礼,一路相送,将他和萧忆送到照壁前:“王爷好走。”

李成轩微微颔首,正要转身绕过照壁,身后又传来一句不阴不阳的话语:“对了,听说王爷从镇海带回一名宠妾,貌美如花、断案如神,下官恭喜王爷了。”

李成轩和萧忆同时身形微滞,齐齐回头,前者淡淡笑道:“中尉的消息可不准了,她并非本王宠妾,而是……长公主失散多年的女儿。”言罢,他又特意添上两个字,“疑似。”

果然,吐突承璀听后沉吟片刻,笑回:“原来如此,下官冒犯了。”

李成轩没再多言,与萧忆绕过照壁跨出殿门。就在这时,廊下的两只笼中鸟突然扑腾起翅膀,欢快地朝他们叫喊:“陛下万岁!殿下千岁!陛下万岁!殿下千岁!”

李成轩原本打算径直离宫,但因在吐突承璀那里有些意外收获,他决定再去一趟蓬莱宫,找秦瑟问些事情。

秦瑟数日不见他的踪迹,自是焦急不已,见面便询问生辰纲有无线索。

李成轩将这几日的经历如实相告,但没提及阿度之事。秦瑟听后也怀疑安成上人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