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案实录之一 死亡签名(第3/37页)

我才恍然大悟,说:“其实说穿了也不过如此,沈恕只是刚好想到了而已。”

陈广说:“说起来轻巧,那么多人都想不到,只有他刚好想到。年轻人有这份洞察力,对人心的准确把握能力,很了不起。”

正说着话,有人端着饭盒坐到陈广身边,微笑说:“来拼个桌,不会打扰你们师徒谈心吧?”正是沈恕,这人真不禁念叨。

陈广给沈恕引荐我:“市局新分来的法医,淑心。”沈恕忙站起来伸出手:“上午见过了,巾帼英雄,功力不凡,以后重案队有许多事情都要靠你帮忙。”我在心里嘀咕着这人油嘴滑舌,微笑着寒暄几句。

沈恕三句话不离本行:“被害人脸上破坏得厉害,现场又没有证物,身源还未确认。目前警队已经汇总了全市失踪人员情况,其中有一人符合死者百分之九十的特征,不过还需要你们给出最终的科学结论。”

陈广眉毛一挑说:“这么快就有方向了?”

沈恕说:“那人的家属昨天上午就向派出所报了失踪,急得什么似的。说起来这人在本市文艺界还小有名气,在话剧院做导演,名叫苏南。”陈广脸上现出惊诧的表情:“竟然是他?”沈恕说:“你们认识?”陈广摇摇头:“不认识,听人说过他的名字。”

沈恕点点头,说:“苏南有晨跑的习惯,昨天早晨出了家门后一直没回去,而且上午的演出也不见人影,家属四处找不到人,就报了警。已经核对过苏南的照片,与被害人非常相似,因他死状太惨,没让他家属认尸。”

陈广对我说:“下午市局开中层干部会议,我得赶回去,你留在这里协助沈队。”

3

2001年7月4日上午。多云。

排查案发现场。

通过指纹比对,确认被害人就是苏南。据辅助我工作的重案队探员于银宝介绍,苏南是工农兵大学生,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根正苗红而未经过高考、经推荐直接上大学的幸运儿。他于江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楚原市话剧团任编剧,后来又做了导演,有许多出彩的话剧作品。他最近的一部作品名为《伤痕》,讲述“文革”期间,四名红卫兵闯入一位教授家中,烧毁其保存的珍本古籍,在遭遇抵抗时又大打出手,致使教授夫妇命丧黄泉,他们才满十岁的儿子也被殴打致头破血流,昏厥不醒。据话剧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苏南对这个作品投入了许多心血和感情,但由于题材敏感,只能在有限的场地上演。

于银宝二十几岁,长得瘦瘦小小,但人很机灵,翘鼻子、眯缝眼、元宝耳,天生带一副滑稽相。我正要继续询问苏南的遇害过程,沈恕推开门走进来,招呼说:“走,你俩陪我去现场看看。”

沈恕所说的现场不是苏南被凌迟处死的地点,而是他失踪前的晨跑路线。这条路线从苏南家到中山公园,约一千五百米长,苏南每天早上沿途晨跑,十多年来从不曾改变过。沈恕认为他是在这里被凶手掳走,所以把这条路线称为第一现场。

我们三人驾车沿途转了两圈,沈恕把车停在靠近公园转角的一条林荫路上,说:“如果我是凶手,一定会选在这里下手,你们认为呢?”

这里浓荫遮蔽,右手是一堵两米来高的红砖墙,左手是公园绿化带,附近又没有高大建筑,少有行人和车辆通行,的确是避人耳目的理想地点。这条路不到三十米长,又是单行道,路面狭窄。我看一眼于银宝,见他还在眯着“缝眼”努力琢磨,就答话说:“这里的确是作案的最佳地点。凶手一定很熟悉苏南的生活规律,或者为了作案已经盯梢很久,如此处心积虑,挺可怕的。”

沈恕扬了扬眉毛,表示认可我的意见,说:“苏南虽然年纪已经不轻,但长期坚持锻炼,身体素质很好,凶手即使从背后偷袭,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得手,而得手后把他转移走也需要相当的体力。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凶手接受过搏击训练,膂力过人,有一辆车,作案人数为一到两人。”

于银宝说:“可我们走访的被害人的亲朋好友和同事,都证明苏南生前交往的都是文化界人士,这种好勇斗狠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更没有惹下这样的仇家,或者是……雇凶杀人?”

我表达反对意见说:“犯罪现场惨绝人寰,从犯罪心理的角度来说,被雇佣的凶手不会使用这样激烈残忍的手段。”沈恕不露声色,也不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