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汝心安否?(第2/2页)

老人眼中又流下浊泪,哀求道:“你若是不答应,我就磕到死,我已经活不了多久,这事若是传不出去,我就是死了做鬼,也不得安宁!”

郭梵不知道该如何对答,但祖母、父亲一直教他敬老怜贫,他忙扶起老人,含糊答应道:“好,到了长安,我尽力而为。”

老汉重又俯身跪下,重重叩头:“感谢恩公,感谢恩公……”

郭梵连番劝止,老汉才爬起来,满口仍在道谢,弓着背,告别而去。

郭梵站在门边,望着老汉苍老背影,心中惶惑:看老人言语真切悲痛,父亲又藏着那帛书《论语》,此事难道是真的?但无凭无据,自己又好不容易得选博士弟子,冒然向人说这事,不但要遭人耻笑,恐怕还会断送仕进之途……

思忖良久,他哑然失笑:就算真的又如何?不过是一部书而已,何况已经消亡?

于是,他回身进屋歇息,独坐片刻,心里终还是放不下,又从囊中取出父亲所藏的那部帛书《论语》,点灯诵读。读至其中一段对话,心中一动,不由得抬起头,望着窗外苍茫暮色、怔怔出神——

“于汝安乎?”

“安。”

“汝安,则为之。”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前5年)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编定《论语》,号为《张侯论》,为儒生尊奉,风行于世,《齐论语》、《古论语》大半失传;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127—200)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古论语》,编校《论语注》,世称“郑玄本”,三家差别就此泯灭;三国时期,何晏(190—249)等人著《论语集解》,为汉以来《论语》集大成著作,是现传最古《论语》完整注本……

  1. 五凤:汉宣帝第5个年号,五凤元年为公元前57年。
  2. 郭梵:游侠郭解之曾孙,后官至蜀郡太守。参见《后汉书·郭汲传》。
  3. 见《论语·阳货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