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自残毁容(第3/5页)

但是,净身……

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黑暗中,他缩在床边,垂着头,狠力抓着头发,心乱到极点,几欲发狂,竟忍不住失声哽咽。

第二天一早,任安就来报信——

“不成了。御厨房又在紧催,食官令也再等不及。太子只得在自己宫中选了个庖宰,答应明早就送进宫。”

众人听了,尽皆默然。硃安世通夜未眠,本就憔悴,听了这话,顿时垂下头,更加萎顿。

韩嬉见硃安世丧魂落魄,忙安慰道:“这个法子不成,总有其他办法。”

郭公仲却摇摇头,道:“没有。”

韩嬉反问:“怎么会没有?这又不是登天,总有路子可走。”

樊仲子叹口气道:“再怎么想办法,也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直接到渐台去救孩子,咱们已经试过,有铜莲花拦着,更不用说上面的宫卫,行不通;另一条是让卫真偷传《论语》,但又找不到人进宫和他接手。除此而外,还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冲进宫去抢。何况皇帝老儿喜怒无常,驩儿的性命……唉!”

几个人又默不作声,屋子顿时静下来。

硃安世心里翻腾不息,盯着墙角,思绪如麻。

墙角是一架木橱,上面摆着各样瓶罐器物,靠里贴着木板,竖放着一块白石版,是习字版。望着这习字版,硃安世猛地又想起儿子郭续。在茂陵,续儿就开始用习字版练字,成都的宅子中,也有这样一块习字版,续儿已经能写很多字,已经远远胜过自己。郦袖不但教续儿习字,也教他读书。硃安世自己虽然厌烦读书,看儿子习字诵文,却很欢喜,望续儿成人后,能做个知书达理的文雅君子。

那日,硃安世向司马迁请教《论语》,司马迁说《论语》是儒家必修之书、启蒙之经,凡天下读书之人,自幼及老,都得终身诵习。孔壁《论语》司马迁也未读过,只偶然得悉古本《论语》中的一句:“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另有半句,或许也出自孔壁《论语》——“天下者,非君之天下,乃民之天下……”

硃安世虽不读书,这两句一听也立即明白,这正与他猜测相符。刘老彘最怕的便是这等话,他独尊儒术,是要全天下人都忠心效命于他,为奴为婢、做犬做马,哪里能容得下这种话在民间传习?

尤其是那日见到庸生之后,硃安世才知道,读书未必都能谋得到利禄,反倒会戕毒人心,尤其是老实本分之人,读了书,如同受了巫咒蛊惑一般,愚傻木呆,只知守死理,丝毫不通人情、不懂事理。

这等巫蛊之力,不但慑人耳目,更浸入骨髓。那日刘老彘试骑汗血马时的森然威仪,至今仍让硃安世不寒而栗,而孔家“晨昏定省”的礼仪更是让人僵如木偶、形似傀儡。

今世儒生,一面教人恪守礼仪、死忠死孝,一面坐视暴君荼毒、酷吏肆虐。谋得到权势,就横行霸道、助纣为虐,谋不到利禄,则只能俯首听命、任人宰割。

郦袖教续儿读书,必定也会诵习《论语》,而今本《论语》却已不见“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这些道理。续儿年纪还小,很多道理若不告诉他,他可能到老都不会知晓。就如我,若不是当年父亲严厉教导我一个“信”字,我哪里会知道人该重诺守信?

念及此,硃安世心中猛地一震:我不止要救驩儿,更要救孔壁《论语》。不为他人,单为了续儿,也该拼尽性命、全力营救!

就算找不到郦袖母子,若能救出孔壁《论语》,纵使不见,只要儿子能读到孔壁《论语》,明白道义、不受巫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我也算尽了一番心力,没有枉为人父。

于是,他不再迟疑,抬起头,正声道:“我去。”

几个人都望向他,都极诧异。

硃安世鼓了鼓气,一字一字道:“我净身进宫。”

“什么?”几个人一起惊呼。

硃安世又重复了一遍:“我净身进宫。”

郭公仲嚷道:“不……成!”

硃安世话说出口,顿时轻松了许多,他转头问道:“有什么不成?”

几个人见他这样,都说不出话来。

良久,任安才道:“就算你愿意,也来不及。净身之后,至少要静养百日。太子明天就得送庖宰进宫。”

硃安世道:“我体格壮实,要不了那么久。太子先派自己的庖宰去对付一阵,到时候那人装病出来,再换我进去。”

樊仲子道:“谁都成,偏偏你不成。你曾在大宛厩里养马,不少人见过你,又盗过汗血马,你一进去,怕就会被人认出来。”

硃安世略一想,道:“这个更好办,当年豫让为行刺赵襄子,漆身吞碳。我只要用烙铁在脸上烙几下就成了。”

诸人见他这样,都惊得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