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太液铜莲(第3/4页)

硃安世伸手一摸,花瓣坚硬,竟是铜片。而且,花芯中轻轻发出铃铛响声。

他大吃一惊,又轻手摸那花芯,里面一根细铜杆,顶上缀着一个铜铃。再摸下面,莲花底座是个木盘,盘下一根细绳垂在水中,他潜入水底,顺着绳子往下摸,细绳竟有一丈多长,低端拴了一个小铜球。

硃安世浮上水面,再放眼一望:眼前这铜莲花,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几千几万,将渐台团团围住。若想靠近渐台而不触碰铜莲铃铛、不惊动上面的宫卫,除非能飞。

他扭头望向韩嬉,韩嬉正摸着面前一朵铜莲花,虽然漆黑中看不见神情,但应该一样吃惊灰心。

两人在水中静默半晌,硃安世不死心,绕着渐台游了一周,见那铜莲花将渐台整整围了一圈,没有一点空隙。

硃安世心中愤郁,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听从韩嬉,游到太液池北岸,岸边有一条巨石凿就的大鱼,宽五尺,长两丈,他们爬上石鱼,郭公仲已甩开宫卫,在那里等候。三人一起设法逃出了建章宫。

司马迁回到家中,想了许久,才告诉妻子:“我见到卫真了。”

“他还活着?在哪里?”柳夫人正在收拾碗盏,一惊,手里的碗几乎跌落。

“建章宫。”

“他怎么会在那里?”柳夫人忙放下碗盏。

“不清楚——”司马迁将前后经过细细说了一遍。

“他也……”柳夫人不由得看了一眼司马迁光光的下巴,又忙转开脸,瘫坐在席上,怔怔落下泪来。

司马迁眼眶也湿起来,忙转头望向窗外,暮色晚风中,那棵枣树如一团浓墨,涂抹在夜幕。

栽种这棵枣树时,司马迁才满二十,刚到冠岁,卫真则还是个孩子。

那天才立春,司马迁在执锹挖土,卫真跑去提水,那桶高过他的腰际,他用胳膊费力挽着,一路磕绊,泼泼洒洒,好不容易才挪到土坑边。脚下土松,一不小心,连桶带人栽进坑里。司马迁忙拉起他,问他伤到没有,他满身满脸是泥,却笑呵呵地说:“差点把我也种下去……”

“我早说了,再不许去那秘道……”柳夫人呜呜哭起来。

司马迁用衣袖拭掉眼角泪水,内疚道:“怨我,我该盯紧一些。那天进到石渠阁,我其实察觉卫真想下秘道,却没有喝止他。”

“一定是吕步舒,他可能料定你们会再去那秘道。他为什么要这么狠?”

“吕步舒这样做,是想折辱我、恐吓我。前几日,我见到了杜周的奏文,杜周也知道了孔驩和孔壁《论语》,他想借此弹劾吕步舒,自己却反倒死了。如今,世上知道这个秘密的,恐怕只有我和卫真了。吕步舒一定会设法除掉我,只是尚未抓住我的把柄。他让卫真在宫里做黄门,是为了好监管,更是为了警示我。今天天子并没有召我,小黄门却引我去了凉风台,回来又偏偏遇到卫真,这定是吕步舒有意安排。”

“我们该怎么办呢?”

“能怎么办?我早有死志,怕他做什么?眼下唯有尽快完成史记。只是苦了卫真……”

无功而返,一连几日,硃安世焦躁难安。

四个人商议了许多办法,却都行不通。

最后,韩嬉言道:“看来,只有找宫里的人,才能救出驩儿。但找谁呢?”

硃安世闻言,猛地想起一人:任安。

他与任安彼此相契、情谊深厚,是忘年之交。任安当年是大将军卫青的门客,卫青之姊是当今皇后,其子刘据又是太子,如今卫青虽然已死,但任安与太子因有渊源,仍有过往。或许能托任安,求太子和卫皇后搭救驩儿。眼前无路,不管行与不行,都得试试。硃安世念头一动,马上起身要去找任安。

樊仲子忙拦住道:“你是朝廷重犯,大白天,怎么能冒冒失失就这样闯出去?你去见任安,若被人看见,任安都要受连累。那任安我虽然没有交接过,但我与他的朋友田仁十分熟,我去请那任安到这里来。”

樊仲子去了半天,果然请了任安来。

任安一见硃安世,几步奔过来,捉住他双手,不住感叹:“你这莽头,居然还活着!三年前我被派往益州做刺史,杜周还命我去成都捉你。我一路担心,谁知到了成都,你居然已经逃了,哈哈!我才回长安一个多月,居然在这里见到你!”

硃安世见任安一片赤诚,心中感激,忙连声道谢。等落座后,他才说道:“任大哥,今天请你来,是有件急事求你——”他将驩儿的事简要说了一遍。

任安听后为难道:“这事恐怕不好办,渐台是天子祭神引仙的地方,若没有天子授意,吕步舒怎么敢把个孩子囚在那里?”

硃安世问道:“有件事我始终未想明白,那刘老彘既然不愿孔壁《论语》传出去,为什么不杀掉驩儿,把他囚在那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