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御史自杀(第3/4页)

郭公仲越急越说不出来。

硃安世忙问:“郭大哥,你是不是要说‘嫁祸’?”

“对!”郭公仲忙用力点头。

硃安世道:“郭大哥说得对,他们既然会因这书追杀驩儿,你传给别人,不是嫁祸给别人?”

韩嬉道:“传几部不成,咱们就花钱抄它几千几万部,遍天下去传,我不信他们能杀尽天下人。”

郭公仲又连连摇头。

硃安世继续道:“他们不需全杀,只要杀几个,这消息一旦传出去,谁还敢接这书?就算有不怕死的,暴胜之那些人也会像追杀驩儿一样,一个不会放过。”

樊仲子点头道:“说的也是。依你看,该怎么才好?”

韩嬉接过来道:“那就只有找不怕死的儒生,传给他,他再悄悄传给可靠的弟子,这样一代代暗中传下去,等没有危险了,再公诸于世。”

硃安世点头道:“我猜驩儿的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她能找到的可靠之人,只有兒宽,所以才叮嘱只能传给兒宽。其实传给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一要懂《论语》,二要不怕死。”

郭公仲也点头赞同。

樊仲子道:“这样的人,还真不好找。死,我倒不怕,可惜我根本不识几个字,更不用说懂这些了。”

硃安世道:“王卿能举荐荆州刺史扶卿,应该是信得过这个人。”

樊仲子道:“不过是一部书而已,送给我,只能当烧柴,居然闹到要人命?”

韩嬉笑道:“你有酒有肉,有自己营生。这些儒生有什么?不都是靠这些经书谋饭吃?我猜这《论语》应该有好几种,一家不服一家,王卿说驩儿背的是《孔壁论语》,恐怕是比别家更贵重些,所以招来忌恨。”

樊仲子笑道:“也是,就像我们盗墓,你有你的法子,我有我的门道,但一座墓,你要是先探到了,就没我的饭吃了。但我若先除掉你,宝物就归我了。”

硃安世反驳道:“我们虽然为盗,也要义气为重。这些儒生,眼里只有权势利禄,比所有人都要残狠。这些人皮狼心的事我管不到,也懒得管。眼下我只管一件事——无论如何,都要保驩儿平安。至于这《论语》……”

说到这里,硃安世迟疑起来。

他一向最憎儒生。除去身世之恨,仅平生所见儒生的作为,也足以让他厌恶。想农夫种田、工匠做活、商人贩货,哪个不是辛劳谋生?就连自己为盗,也得冒牢狱之险、性命之灾。只有这些儒生,读几篇破书烂文,就为官做吏、拿俸取禄。最可恨的是,这些儒生嘴上仁义,心藏蛇蝎。为了利禄,做猪做狗;见了百姓,却又如狼似虎。

但想想扶风老人和王卿,两人同样也是儒生出身,但其坦然赴死之气度,又让他不能不肃然生敬。

于是他叹道:“若这书真如王卿所言,事关重大,那就跑一趟,去荆州传给扶卿。我倒不是为了什么狗屎儒家。只是听驩儿说,好几个人都为它送了命,我自己亲眼见到的就有两个,一个是扶风那老人家,一个是王卿。不为别的,只为两人这份义气,也该出点力,了却他们的遗愿。”

韩嬉道:“要保驩儿平安,只要多加小心,找个僻静角落躲几年,应该就不会有事了。倒是这书有些麻烦,我们都不懂,又不能去问人。”

樊仲子道:“我倒记起一个人,名叫庸生,是胶东人,据说学问极高,但为人性子太拗,来长安求学谋职,始终不得重用,住在长安城郊一个破巷子里,替人抄文度日,穷寒得很。我听说之后,想接济他一些钱物,没想到反被他稀奇古怪骂了一顿,哈哈!这人骨头极硬,应该不会乱说话。干脆我去请了他来,咱们转弯抹角打听一下。”

郭公仲一直在听,这时忽然道:“快!去!”

被囚几日后,司马迁身上的伤渐渐好转。

有了气力,又饿怕了,抢饭的时候,他不再辞让,抢到的饭越来越多,至少也能吃个半饱,还能帮那老囚万黯抢一些。

每日,他只记着三件事:早上不要误了喝水,中午和傍晚尽力多抢些饭。其他时候,便昏昏沉沉躺着。

有时,狱吏不高兴,进来拿他们出气。开始司马迁不知情,莫名挨打,心中气恨,神色便会流露出来,结果只会激怒狱吏,打得更重。于是,他渐渐学会,只要听见狱吏来,就尽快缩到墙角,不动,不抬头,不发出声响。实在躲不开,被踢被打时,也尽量蹲伏在地下,护住头脸,挨几下便无事。

起初他还盼着能早日离开,但狱中囚犯太多,他连审讯都等不来。牢狱苦闷,他日夜渴见妻子、女儿和卫真,但狱中为防串谋,不许亲友探看。他只好以庄子那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来释怀,又以孔子被拘于匡、困于陈蔡,却安仁乐道、弦歌不辍来自励。尽量不再自寻烦恼,安心等候,过了一阵,竟渐渐忘了时日,甚至忘了自己身在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