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汗血托孤(第3/5页)

“御史大夫?京城?”

听到“御史大夫”四字,硃安世心里一刺,再想到“京城”,又忍不住笑起来。

老人不解其意,满眼惶惑。

硃安世不愿多说,收起笑:“这孩子这么贵重?送一下就付那么多酬金?你某非是在耍笑?”

老人忙打开手中包袱,里面一个漆盒,揭开盖子,整齐排放着四枚大金饼,一斤一枚;六枚小金饼,一两一枚。

老人小心道:“信里说定五斤。倾尽全力,只凑到这四斤六两。还请硃先生宽缓一步,日后定当补齐。”

见老人居然能拿出这么多金子,硃安世很是意外:“这是谁家孩子?到底什么来路?”

“硃先生还是不知道为好。”

“此去长安不远,你为什么不自己送过去?”

“这孩子不能再继续跟着我,我也找不到其他可信之人,才写信求告樊先生。樊先生举荐了硃先生,他举荐的人自然也是义士名侠。老朽恳请硃先生仗义援手、施恩救助,送这孩子去长安——”说着,老人俯身便要跪下。

硃安世忙伸手扶住:“老人家万莫要这样,若在平日,这不过是顺手之劳。只是有一件,我还有急事在身,不能马上进京。”

老人为难起来,低头想了半晌,才道:“先生办事能否带他一起去?只要离开此地、保他安全,晚几日到京城倒也无妨。不过,必须亲见到御史大人,当面交付。”

硃安世见老人满眼殷切,又看那孩子瘦弱可怜,便点头道:“成。”

老人如释重负,盖好漆盒,包起来递给硃安世。

硃安世知道这些金子得之不易,忙谢绝:“这点小事,费不了什么力气。这钱你还是自己留着。”

老人执意道:“这是早已说定的,怎么能改?况且这点钱算得了什么?先生若能将孩子安全送到,大恩胜过黄金万两。”

硃安世推拒不过,只得接过,随手放到案上。

老人转过身,轻抚小童双肩,又替他掠齐额头鬓角乱发,温声嘱咐道:“驩儿,我不能再陪你了,你自己要当心留意,凡事要听硃先生安排,不要违拗他,到了兒大人府上,你就安全了。”

小童一边听一边不住点头,泪珠大颗大颗滚下来。

老人也忍不住落下泪来,哽咽半晌,才强忍住,在小童耳边轻声又交代了几句,硃安世知道这些话不愿被听到,便转身到窗边,向外张望。

这时霞红将褪,暮色渐临,扶风城里,到处炊烟冉冉,四下愈发寂静。

一阵风过,凉意渗人,硃安世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汪汪汪!

东边市口忽然传来一阵狗吠,接着便是一串马蹄声,相邻的狗也接连叫起来。

硃安世忙向东边窥望,隐约见一队人马正穿过市门,急急奔来。再仔细辨认,依稀可见马上人皆穿官府捕吏之服。

落霞,长安城。

秋风如水,刷洗这座繁华富丽之城。

一片黄叶飘飞,落在司马迁肩上,他却浑然不觉。

他立在自己宅子后院,看着卫真埋书。卫真是他的侍书僮仆,正手执铁锹,弯着腰在院中那棵大枣树下挖土。挖好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坑后,卫真放下铁锹,双手捧起坑边一个木盒,小心放进坑里,然后又拿起铁锹,铲土掩埋。

那木盒中,放着一卷竹简,是司马迁刚刚写就的一篇史记。

一颗枣子忽然落下,砸在卫真头上,弹到地下,卫真看见,笑道:“枣子都熟了,得赶紧收了。”

这棵枣树是司马迁新婚那年所种,他得知妻子爱吃枣,就托人从河间稍来一棵枣树苗,亲手种下,如今这棵枣树已经十分粗壮茂盛,每年都要结不少枣子。

司马迁抬头望着树上枣子,正在沉想,妻子柳氏忽然急步走出来道:“外面有人在敲门!”

“哦?全城都在大搜,这时辰会是什么人?”司马迁一惊,忙催促卫真道,“我出去看,你赶紧埋好!”

他走到前院,外面有人正在叩门,声音很轻,御夫伍德站在门边侧耳听着,司马迁示意开门,伍德忙拔开门闩,拉开了门。

门外一个年轻男子,看衣着是个仆役,神色略有些紧张。

伍德问:“你有何贵干?”

那人道:“我是御史大夫延广家人,有事求见太史令大人。”

司马迁忙走到门边:“找我何事?”

那仆人忙道:“我家主公让我来送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

那仆人左右望望,道:“大人能否让我进去?”

司马迁心中纳闷,便让他进来,伍德忙关起门。

“我家主公命小人将这这个交给大人。”那仆人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帛卷儿,双手呈给司马迁。

司马迁接过,展开一看,是一方帛书,只有巴掌大小,上写着几行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