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4/10页)

“他很好,先生,他在定期报告。并非无关紧要的信息,而是非常有用的情报。他的任期快满了,很快就会返回莫斯科。”

“他没被提前召回去吧?”

“没有,先生。为什么会那样呢?”

“随便问问,杰森。”

“我能坦率地说几句吗?”

“说吧。”

“处里在传言,说最近六个月,我们的情况不太好。”

“是吗?”冈特说,“嗯,不过是人们的谣传罢了。”

到这时候为止,灾难的消息仅限于局里的十位高层领导。虽然行动部有六千名员工,其中一千人在苏联东欧处,但蒙克那样的级别,只有一百人。但这依然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群体内是会传播流言的。蒙克吸了一口气,说话了。

“谣传说,我们一直在损失间谍。我甚至听说,损失的数字已经达到了十个。”

“你知道我们的规定,不该知道的就不要打听,杰森。”

“是,先生。”

“嗯,也许我们是有一些问题。所有情报机构都会发生问题。会有好运,也有厄运。你说呢?”

“虽然数字是十个左右,不过,其实所有的资料都存放在了同一个地方,那就是三○一档案。”

“我们知道这个机构是怎么运作的。”冈特厉声说。

“那为什么‘来山得’和‘猎户座’仍在自由活动呢?”蒙克问道。

“听着,杰森,”副局长耐心地说,“我说过,你是一个怪异的人。意思是:一个不守传统、不守规矩的人。但是,你很幸运。是的,我们确有一些损失,但不要忘记,你的两个资产也在三○一档案里。”

“不,不在那里。”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即使一颗花生掉到绒毛地毯上也能听到。哈利·冈特不再把玩手里的烟斗——他从不在室内抽烟,他的烟斗就像是演员的道具。

“我从来没在档案中心登记过他们的详细资料。这是疏忽,我很抱歉。”

“那原始报告在哪里呢?你自己写的报告,包括招募细节,以及每次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呢?”冈特终于开口问了。

“在我的保险箱里,从来没有离开过。”

“那所有的行动实施步骤呢?”

“记在我的脑子里。”

又是一阵寂静,这次时间更长。

“谢谢你,杰森,”副局长最后说,“我们保持联系。”

两星期后,中情局行动部高层开展了一场战略大运动。凯里·乔丹仅让两名分析员参与进来,把在过去一年内,理论上有可能接触过三○一档案的一百九十八个人,逐个加以分析排查,把范围缩小到了四十一个人。当时正在学习意大利语的奥尔德里奇·埃姆斯,也在这个短名单里。

乔丹与冈特、格斯·哈撒韦和其他两个人都认为,为了把事情搞清楚,无论多么痛苦,都必须对这四十一个人进行深入的审查。这意味着要对他们进行具有敌意的测谎仪检测和个人资产审核。

美国人发明了测谎仪,并对它寄予了厚望。可是,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早期的研究表明,它有许多缺陷。道理很简单,经验丰富的说谎者可以打败该设备。谍报活动是建立在骗术这个基础上的,但愿只是敌人的骗术。

此外,提问者需要了解有关情况,以便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但是,除非事件已经十分明了,否则他们是得不到这种背景情况的。要辨明说谎者,他们必须使心里有鬼的人会产生“噢,天哪,他们知道了,他们知道了”的想法,从而使其脉搏加快跳动。如果说谎者能从提问中判定他们根本不了解情况,那他就会很淡定,并一直保持淡定。这是善意测谎与敌意测谎的区别。如果对象是一个有所准备的老练伪君子,那善意测谎纯粹是浪费纸张。

副局长要求的重点,是对个人资产状况进行一次检查。他们不知道,经过吵吵闹闹的离婚后,奥尔德里奇·埃姆斯穷困潦倒,几近绝望,但在一年前再婚时,他手头阔绰,大把花钱,那全都是1985年4月以后积存起来的。

反对副局长观点的首要人物是肯·马尔格卢。他提醒说,当初詹姆斯·安格尔顿频繁审查忠诚的情报官,造成了可怕的损失。他指出,检查私人资产是严重侵犯隐私,也是违反民权的。

冈特反驳说,在安格尔顿时期,从来没有发生过在短短六个月内突然损失十二名间谍的情况。安格尔顿那时的调查是基于他自己疑神疑鬼的偏执病,而1986年中情局的现实问题是出了大乱子。

最后,鹰派失败了,民权派胜利了。对四十一个人进行“严格”审查的提议遭到了否决。

巴维尔·沃尔斯基巡官叹了一口气,因为又有一份案卷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