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中字(第3/6页)

“请你离开。”

我终于开口。

“请问?”

“你走。”

彷佛被我的语气推了一把,青年连忙站起,双手抓住卸下的收纳库想归回原位。

“没关系,快走。”

“噢,好。”

青年中途停手,拱着背步向玄关。他慌慌张张地穿鞋,边回头问:

“你、你会报警……”

“不会,你走。快走。”

青年从门口离开。

留有十字折痕的字条占据视野中心,我根本无法动弹。是他,声音涌上腹部,但并未爬出喉咙,只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体内回响。是他,是他,是他。

两年前的梅雨时节,连续下了好几天雨的某个傍晚,我的高中同学S同时失去妻子与独生女。事发当时,S在公司上班。那是椿发生在山边国道的单独事故,开车的妻子和前座的女儿,上半身都被隧道入口的混凝土压扁,当场死亡。

从那时候起,S总共来过我这里三次。

第一次是办完他妻女的头七后,一个星期天的傍晚。S突然来访,令我有些措手不及。因为自高中毕业,我们之间便几乎没有足以称为交流的交流。S是向别的朋友打听到我家住址的。

“我很好奇立志成为作家的朋友过着怎样的生活。”

当时,我尚未出书,一面兼差大楼清洁工,一面努力跻身作家之列,真的非常拚命。

S十分开朗。我猜他多半是怕被失去家人的悲伤吞没,刻意装出开朗的样子,因此我不敢提车祸的事。S说想喝酒,我便到附近的酒行买发泡酒和烧酒回来。对饮时,S始终显得很愉快,我却极为注意话题的选择,所以喝得不怎么尽兴。最后,S留宿了一夜。

S第二次出现在门口,恰巧与上次相隔一周。那是个下雨的午后,他没撑伞,白衬衫、长裤和鞋子全湿透,满脸胡子也没刮,眼神明显怪异。怎么个怪异法我无法形容,总之不是平常的眼神。S腋下夹着的超市塑料袋内,放着四方形的东西。他问能否打扰一下,我只好让他进屋。S在起居室一屁股坐下,随即以脏手帕用力擦头抹脸。他前后摇晃着上身倏然哼起歌,音量大得吓人,彷佛忘记那是我家,而我就在旁边。只见他不时无意识地抓抓腋下。

“哎,又来了。喂?”

忽然间,S从裤袋拿出手机,一脸不耐地贴在耳畔。

“哦,嗯。今天?这个嘛,可能会稍微晚一些。妳也晓得,部长很烦人。我知道。嗯?我知道啦。”

S把手机收进口袋,露出苦笑。

“女儿生日,老婆吵着要我早点回去。”

“这样啊,原来如此。”

他的精神已失常。

S的手机没响,屏幕也没发光,不提别的,折迭接合的地方几乎扯断一半,突出好几根细电线。很明显地,那手机根本不能用。

S又拿起手帕使劲擦脸,大声哼歌放屁。我只能盘坐着,手足无措地搓揉膝盖凝望他。

“上次说不出口,其实我有东西想请你看看。”

S拿起他扔在地上的塑料袋,取出一个A4大小的牛皮纸袋。正面什么都没写,背面则记有他的姓名和住址,纸袋里装着好几百张稿纸。

“我学你尝试创作,虽然是推理小说。”

S把那迭稿纸推过来。尽管提不起兴致,我仍伸手接下。格子里爬满异常工整的文字。小小、小小的字,一个个活像装在盒内,整整齐齐地排列。我彷佛能看见S带着鸽子般的眼神,逐一填满格子的模样。我随意浏览过第一页,次页起便读得很慎重,然后大为惊异。

“以你的眼光判断,怎么样?投稿出版社有没有机会?我这个平常不读书的人,自觉挺不错的。”

S凑过来,吐息声近在我耳边。我没应声,全心读着原稿,不知不觉连S在身旁也遗忘。不知经过多久,我一口气把故事看到一半时,才总算想起他的存在,蓦地抬起头。

“我拿去给编辑瞧瞧,这点门路我还有。”

谎话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没想到我演技这么好。我根本没有门路,否则早就善加利用。

“倘若反应不错,我再跟你联络。不过,劝你还是别抱太高的期望。”

我装得面有难色,过意不去地看着S。见到我的态度,S像漏气的球般缓缓吐气,严重的口臭扑鼻而来。我们相对无言,不久,S说着“我老婆和女儿很啰嗦”便打道回府。

S离开后,我取过原稿聚精会神地重读,愈读愈诧异。好厉害,好惊人的才能。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个上班族,由于妻儿在一场交通事故中丧命,他誓言向撞人逃逸的车主复仇。追查嫌犯的过程中,他与某社会巨恶交手,而招财猫处处以关键线索的形式出现,尚未下标题。

几天后,我为这篇故事添上题目,以非常笔名的笔名投稿某出版社的新人奖。 那就是我的出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