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礼难高人,如何接(第3/4页)

说话间众人就座。

冯叔把茶具洗了,开始给我们沏茶。

茶果然很赞,沏好了后,倒在白瓷的茶碗里,里面放上一个白瓷的汤勺,喝茶时,仿佛喝汤一样,拿了那个汤勺,装了一口茶,放到嘴里细细的品着喝。

我品了一口,果然很香,非常好的香气,但……

不容我说什么话,旁边坐的一个陌生汉子说话了。

“嗯,奇兰虽好,可终归香气太高,香高,汤就寡淡了许多。所以,若要求汤浓,香足的话,黄观音似乎更胜一筹。”

冯叔笑了一下说:“行家,果然是行家。那个,我介绍一下,这位我刚认识不久,也是北方来的,姓唐,唐牛钢,唐先生。”

唐牛钢?

我听了这名字,暗感好奇,就转了头细细打量。

唐牛钢看上去是一个猛人,他坐那儿,纹丝不动,但身材极其的魁梧。尤其两个肩膀,宽的好像是一扇门似的。但肩宽又不撑,长的是一个熊肩的形态。

人有没有功夫,一看就知道。

看肩,就看这个肩够不够顺,如果是顺下来的,且那肉实而不僵,有一缕灵秀的气质透出来。这人多半是真正练家子。反之,如果肩宽,肉僵,看着好像很健美,都是一块块的肌肉,实际却又是身体实耗透出的死肉,那种死肉除了能增加心脏的负担外,别无其它用处。特别是华夏人,真的不适合西方的那种练体,健美运动。

唐牛钢肩顺,有熊肩之范,肉虽多又不死,此外后背宽实,腰壮如牛,这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准练家子。

看出来练家子了,功夫多高,我就不看了,因为那个涉及人隐私,看太多不好。

当下,我只朝对方一笑,说了一声:“唐先生好。”

唐牛钢一脸凝重说:“你好,你好。岩茶的风骨,还在于一个岩韵上,而真正体现岩韵的,还要说是这山上的野茶。野茶采摘不易,制作更加不易,但岩骨极重,喝到嘴里如吮米汤,其味如苔,有着木本的那股芳香。只可惜呀,我只听说这山上只有一位一叶先生做的野茶最好。但……”

唐牛钢满腹遗憾地说:“最近一叶先生好像遇到什么麻烦了。”

莫莫听这话,他立马就要冲动。

马玉荣伸手一把搭在莫莫的大腿上,探了头,小声说:“小哥,莫小哥,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

莫莫打个哆嗦,把马玉荣放到他大腿上的手挪走,末了他喝了一口茶说:“唐先生,一叶先生遇到什么麻烦了。”

唐牛钢喝过一口茶:“我这次上山本来就是奔着一叶先生去的,不瞒你说,我打听一叶先生,知道他喜欢收集古本的道门书籍,这不,我花了一千多块钱,收到了一本足本的‘口诀勾玄录’”

“我揣了这本书,打算上山找一叶先生讨一道茶喝,可没想到啊,没想到。他那儿来了几个东洋鬼子。”

莫莫不解问:“东洋鬼子,他们上山干嘛?”

唐牛钢怅然:“谁知道呢,反正一叶先生收养的那个女儿小晴对我们说,她父亲有点小麻烦,要是想找先生喝茶的话,就再等一段时间吧。这不,我就一直没走,然后满山的转悠,到处……”

莫莫沉声:“到处蹭不花钱的茶喝吗?”

唐牛钢一板脸:“这话,不能这么说,这个茶友嘛,这个,不能这么说。”

冯叔哈哈一笑说:“武夷人好客,喝一口茶,不是多大个事情。对了莫莫,我听说最近确实来了一伙外人要找你师父,并且还给你师父拿了不少的东西呢。你过去看看吧,我觉得那些人,好像不怀好意。”

莫莫听完,这就没心思品茶了,他端起碗来,将里面的茶汤一饮而尽,又抱拳对冯叔说:“多谢冯叔的茶,关仁,咱们走。”

“关仁?”

一听我的名字,唐牛钢立马用一对疑惑的目光打量我。

我朝对方一笑说:“是的,我叫关仁,怎么?”

唐牛钢摇了摇头:“不像,不像,关仁……不像。行了,那个小兄弟啊,我跟你一起去看看。那些人我觉得也不对劲,到时候要是能帮上什么忙,算我一个。”

莫莫丢了一个白眼过去:“想跟我师父要几斤好茶是吧。”

唐牛钢又一板脸:“小兄弟,话怎么说呢,这个茶友嘛,几斤,那不敢想的真的不敢想,几泡足矣,足矣,走,我们快去吧。”

当下,众人起身,陆续跟冯叔道别后,我们离开小院,直奔山上去了。

大家心里都揣着事儿,是以没什么人说话,一路疾行,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一座山的山顶,在山顶转了一小圈,找到一条下山小路后,又顺山路向下走了三分钟的陡坡,待穿过一片胡乱长的树林,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在六七棵长的极漂亮的松树下,赫然掩着一幢独门的小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