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茶王隐谷》第23章 镇仙塔(第2/3页)

我们一走进去,人人惊叹,不知道是我们变大了,还是山洞自己缩小了,眼前的山洞中心竟然出现了一座细小的古城。这座古城犹如建筑师做的大楼模型,它是用石头打造的,但做工精巧,就连古城里的建筑都雕刻了名字。古城里有一座高耸的塔楼,我们很快就联想到石板画和肖农云的照片。

先前,我们看到的都是平面画,而且十分模糊。如今,我们居然看到了古城的立体模型,不由得啧啧称奇。古城规模不算太大,但城中的建筑都很精美,不知道是古城就是如此,还是古城模型故意雕琢得这么精美。我们四人分开站着,用手电打量着古城,我走到波浪形城墙处,看到城门上雕刻了两个字:月泉。

赵帅问我:“月泉是不是月牙泉?没听说那里有古城,难道肖农云的照片,拍的就是这里?”

我想了想,答道:“肯定不是!肖农云的那张照片里,虽然很模糊,但是古城前站了人,不管角度怎么变化,他都不可能是在这个模型前照出来的。”

历史上,没有哪座古城是叫月泉的,或者古城模型只是一个摆设。这时,我将手电角度提高,将光线移到最高的塔楼,想看看塔楼是否也雕刻了名字,也许能知道古城的来历。莫超和江国华也将手电的光线移到塔楼,我们仔细数了一下,塔楼一起有7层,是8棱楼阁式。塔楼其实不算高,在古城模型里,塔楼的地基在一处高地上,所以塔楼才能高过城墙许多。

我将手电的光线从上到下,慢慢地从塔楼顶尖滑下,当发现了塔楼的名字后就停了下来,那里雕刻了三个字:镇仙塔。镇仙塔对于我和赵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有一座塔楼十分有名,它也叫镇仙塔,布局简直是一模一样的。

在西安周至县城东南20公里的终南山北麓,有一座大秦寺,它是历史上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公元七世纪中叶,罗马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当时称为“景教”,因唐代时称罗马为大秦国,所以称该教为“大秦景教”,称景教寺院为“大秦寺”。

大秦寺依山而建,东接华岳紫气,西望太白巍峨,南依秦岭,北揽渭水,若极目远眺,八百里秦川云林烟村尽收眼底。在大秦寺里,有一座十分有名的塔,名叫大秦寺塔,同时也叫镇仙塔。公元845年,武宗灭佛时祸及景教,传教士全部被驱逐出境,各地之景教寺均被关闭,周至大秦寺也不例外。风雨沧桑,千年古寺曾三易其主,景教之后,道教占据过,佛教也曾占据过,但寺名一直沿用至今。清嘉庆年间,白莲教义军转战周至,该寺焚于兵火,唯有镇仙塔幸存。

真正让镇仙塔名声大作的,是它因其塔身轴心偏离垂直线近3米,历500年不倒,被誉为东方斜塔。关于塔的建筑年代,民间传说为春秋时期的鲁班之徒所建,经考证为8世纪中叶,是景教传入中国后进入鼎盛时期所建,迄今已有1300年历史,曾经历了三次毁灭性大地震,依然屹立不倒。公元1536年,关中大地震,震中华县震级8.7级,大秦寺塔塔身开始倾斜。

可是,镇仙塔的塔楼写的不是镇仙塔,而是大秦寺塔,镇仙塔只是一个别称,诸如东方斜塔一样。由史料得知,现在仅有一座镇仙塔,且塔身已经倾斜。我们从没听说镇仙塔还有第2座,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变化,也许称为月泉的古城都已经不在了,更别说第2座神秘的镇仙塔了。

赵帅看着古城模型,问道:“估计大秦寺塔是后来建造的,石板画上的古城搞不好比大秦寺还早几年。”

“他们在古城里建一座这样的塔做什么,好像这个模型里没有寺院,也没看见泉水。”我疑惑地说。

“不一定啊,叫月泉就一定有泉了?那人家美国不都是美女了?”赵帅强词夺理。

我懒得争辩,正想再看看古城模型,江国华就走到山洞的角落,然后告诉我们角落里又有个长廊。我们走过去,莫超则一个人站在后面,怔怔地望着我们,眼神迷离。长廊里不再有石板画,但因为出现了拐弯,所以我们看不到尽头有什么。我们正琢磨着要不要再往里走,毕竟发现了古城模型已经算是很大的收获了,所以就有点打腿堂鼓了。

没想到,就在我们犹豫时,长廊的拐弯处闪了几道白光。山坳上堆积了乌云,如果闪电的话,那不奇怪,但却没听到雷声,所以我们判断白光不可能是闪电。这段长廊的尽头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尽头了,我们脑海里浮现联翩,也许尽头真的是外星人基地。我不想以后觉得遗憾,所以振奋了精神,问大家要不要去看看,反正都走到这里了。

除了莫超以外,所有人都说好,我看莫超不出声,就问他愿意一起来吗。莫超点了点头,眼神怪怪的,像是中了邪。我嘀咕了几声,确定这段长廊没有埋伏毒镇,然后打头炮地先走进长廊。本以为要走很远,没想到只转了一个弯,长廊就到了尽头,前面出现了一个更大的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