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宫廷疑云 第六节 峭壁攀岩(第2/2页)

我与孔雀女都俱有一定的手臂、手指、肢尖及腰腹力量。由于手臂力量相对很有限,在攀登过程中,我们都尽量使用腿部力量,以节省手的力量。控制好重心控制重心平衡是攀岩过程中最关健的问题,重心控制的好就省力,反之,就会消耗许多不必要的力量,同时也就影响了整个攀登过程。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主动调节呼吸,我甚至运用内功心法,不停控制真气在体内运行。所以我们都没有觉得有什么疲惫的感觉。不过,攀上这么高的山峰,必须要保持极高的体能状况,所以每当攀爬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都会强迫自己做上一段时间的修整。

在攀爬的过程中,我和孔雀女都享受着这一过程,不由自主开始游戏了起来。引体向上、腾挪转体、移行换位,甚至跳跃——攀岩本来就是一项“峭壁上的芭蕾”,可以不断让攀爬者充满刺激与快感。特别是将动作做得惊险而又优美,正是热爱攀岩的人们最为热衷的事。

不过,这峭壁也实在是太高了,当我倚靠在一棵小树上休息的时候,不禁计算了一下盘上顶峰所需的时间。结论让我很沮丧,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个速度的话,直到清晨我们都没办法攀到顶峰。而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如果我们继续向上攀登,天亮的时候,肯定没法到达山巅,那时绝对会被坎苏辅王的保安人员发现,那可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而我们也不能原路返回,因为在峭壁上,向下走的难度远远高于向上攀爬,因为下降时的重心掌握,将会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

本来我们也带了保险绳的,现在只要在峭壁上打一个挂钉,再目测从这里到溶洞山腰出口的距离,就可以用高处迫降的方式下降到洞口。不过,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就不能在迫降之后清除挂钉与保险绳。一旦天明的时候被人发现了挂钉与保险绳,同样会被发现行踪,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我对孔雀女说出了我的忧虑,而孔雀女也是同样一脸难色。

“这可怎么办?”她在事前也没考虑到攀爬这座喀喇贡嘎峰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不由得向我问道。

我只好说:“回去肯定是不现实了,我们只有继续向上攀登。”

“可是在天亮前,我们也没办法到达峰顶啊!”孔雀女有点急了。

我无奈地说:“是的,我们没办法在天亮前到达峰顶,但我只冀望于可以在天亮前找到另外一处隐藏在峭壁里的溶洞。”

我一边说,一边挺起身体,向上跃去,一把抠住了头上五十多公分外的一块凸出的石头,然后运足了气力,用一个漂亮的引体向上,翻腾到那块石头之上,踩在了支点上。就在这一刻,我忽然发出了“咦”的一声。

“怎么了?”孔雀女在我下面一处山壁上,诧异地问道。

我抠住的这块凸出的岩石很光滑,但这种光滑并不像是天然形成的,而像是刚有人从这里攀爬过,留下了新鲜的痕迹。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什么情况的话,在这块岩石旁的一样东西,就可以证明在我们之前,曾经有人攀爬到这里来过。

这是一块被人吐出来的香口胶,已经干硬得发黑了,但使劲捏一捏,仍然保持着坚韧的柔软度。我敢肯定,这块香口胶脱离人体口腔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四十八小时。而我刚才发出的那声惊叹,正是因为看到了这块香口胶而发出的。

是谁在我们之前就来到了这里?这个人也是想爬到山顶上去的吗?他在哪里?他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境况呢?

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现在已经容不得我们多想了,我细细观测起周围的地形,然后又发现了几处脚印。

我与孔雀女刚才攀爬的过程中,根本没想过居然还会有人在我们之前来到这里,所以根本没仔细留意。现在留意到了,才发现周围竟有那么多的痕迹可查。我对孔雀女说:“来吧,我们跟着前面这些脚印走吧。”

“为什么?你都不知道前面这个人最后的下场的什么。说不定他早被喀喇贡嘎庙的和尚捉到,然后被处死了。”孔雀女说。

我耸耸肩膀,反问:“我们上来的时候没看到有血迹吧?”

孔雀女摇了摇头。

我笑着说:“就是嘛,说不定那个人找到了上山的捷径,所以快速上了山。或者,他在山壁上,又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岩洞,然后躲过了白天。”

脚印是沿着山壁横行的,我们跟着脚印走了一会儿,才发现路径竟然忽地向下走了。因为选择的这条道路坡度比较平缓,所以向下走,也并不显得困难。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向下走了?我不禁在想,究竟是什么人在我们之前到达了这里?他究竟是要去哪里?他是要上山,还是要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