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四话 掌盘(第2/2页)

"蛤蟆李"在旁听着,脸色越来越是阴沉:"这都是江湖上卖野药的那套说词,你们竟拿到这儿糊弄起我来了?"

司马灰也知"蛤蟆李"是老江湖,这种话自然唬不住他,只是让罗大舌头试探一番,他接下来还有后话要说.

谁知"蛤蟆李"摆手示意不必多言了,他说按规矩,我给你们做一件事,你们也得帮我办点什么.

说着时,司马灰见有只飞蛾扑到了"蛤蟆李"耳边,却见他嘴里的舌头突然伸出,"嗖"地一下子把那蛾子舔到了嘴里,"吧唧吧唧"就着酒吃了,快得不可思议,加之房间里吊着的灯泡光线昏暗,直看得人眼前一花.

司马灰心中凛然,暗想:"一般人的舌头哪有这么长这么快?不知这‘ 蛤蟆李’练过哪门功夫,果然是异于常人,却不知他想让我们做什么事?"当即出言询问.

"蛤蟆李"这种掌盘,最早起源于清明两朝,以前就是叫花子里的首领,拉帮结伙号称李家门,其实沿街乞讨的乞丐,并不是都是缺衣少穿走投无路的穷苦人.那种因为老家饥荒活不下去拖儿带女出来乞讨的是难民,儿职业乞丐大多有自己的团伙,他们白天结伙进城,替商号掏炉灰倒泔水,就可以把成桶的剩饭带回去,遇上什么红事白事逢年过节,到人家门扣唱喜歌或号丧充作哭孝子,更能讨到新鲜酒食外带拿赏钱,平时偷鸡摸狗搞点外快,还能换点鸦片烟土,晚上回到聚集的地窝子里,吃着剩茶剩饭,土炕烧得滚烫,寒冬腊月也不冷,每人点上一盏闷灯,把鸦片灰子一吸,眉飞色舞地胡吹乱哨,这行当天不管地不管,当中的王法也不管,那日子过得别提多自在了,因此说讨吃三年给个县官都不换,这些叫花子也分不同团伙,拜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洪武为祖师爷,各有家门,范家门就是其中比较大的.

这些团伙发展到后来藏污纳垢,黑白两道上的关系极深,连那些剪绺的毛贼和跑腿子卖艺的都要先来投靠,然后才能施展手艺,不认掌盘就别想混饭吃,要是有谁得罪了官面,惹得麻烦不小,往大了说就是全家抄斩灭坟茔的罪过,如果找到掌盘给居中调停,没准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天字号的官司就不了了之了.

凡是得过掌盘的照应,就算欠了掌盘的一笔债,他也许一时想不起来让你拿什么还,可早晚得让你或是出人或是出力,甚至出命都有可能,到时候想不认账就有人找你的麻烦,掌盘的再用你的社会活动能力去帮衬别人,这盘子越铺越大,关系也就越结越深,在社会上织成一张大网,"蛤蟆李"吃的就是这碗饭.

他答应能给司马灰等人找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可以托人介绍到考古队里做"铲匠",给刘淮水当学徒,尽量往偏远地方去干活,躲个三年五载不成问题,等什么时候他想起要用司马灰了,也自然不会客气.

司马灰知道"蛤蟆李"将来要让自己做的三件事,必定极为艰难,这当掌盘的都是逮着蛤蟆攥出尿的主儿,没一个省油的灯,不过"蛤蟆李"说能办的事也一定能给办到,至少自己这三人暂时能有个容身之所,当即击掌为誓.

三人谢过"蛤蟆李",告辞离开了火葬场,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回去的时候为了抄近路,走的是郊区的土道,路上没半个行人,野地里黑压压的不见灯光,抬头一看,阴云遮天,似乎在酝酿着一场大雨.

罗大舌头对司马灰说:"这些天又热又闷,喘气都困难,今天夜里要是来场大雨,也能去去暑气,睡个好觉."

司马灰却突然转过身,站在路上盯着阴云密布的天空,他感到远处有写东西,正在穿过云层接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