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凶手 3(第3/9页)

罗飞转过头来看着自己的助手,他的嘴角略略向上一挑,微笑道:“这就是我说的盲点。”

尹剑费力地眨了眨眼睛,他完全悟不透其中的玄机。

“我们一直以为李俊松死于十月三十日至十月三十一日之间,也就是体育场赎金交易完成之后,而他被绑架则是在十月二十三日晚间。我们所有的排查都是围绕这两个时间点展开的,这就是我们耗费大量精力却徒劳无功的原因。”罗飞娓娓说道,“我们一开始就错了,李俊松真正的死亡时间是在十月二十三日,不仅比我们原先的判断提前了整整一周,甚至更早于我们所认为的李俊松的失踪时间。这就是说,李俊松的死亡完全发生在我们调查的时间段之外,这怎么能查得出结果呢?”

“什么?李俊松在失踪之前就已经死了?”

“是的。虽然还没有切实的证据,但只要把后来发生的那些事全部理清楚,你会发现这就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可是……”尹剑暂时不在意什么合理不合理,他首先要问的是,“李俊松的死亡时间是有明确证据的呀?难道所谓的合理解释能推翻既有的证据吗?”

罗飞反问:“什么证据?”

“那个手指,还有后来出现的头颅。”

“好吧。那就先说说头颅。”罗飞稍事停顿,然后用一种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助手的思维,“我们要判断一具尸体的死亡时间,会有哪些办法?”

“可以参考的指征有很多,具体的有超生反应、眼球变化、尸僵尸斑、胃容物以及腐败程度等。”尹剑侃侃而言,他虽然不是法医专业的,但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刑警,这些基本的刑侦知识还是信手拈来。

“你说得很全面。”罗飞先是夸赞了对方一句,然后又详细展开分析,“超生反应、眼球变化、尸僵尸斑,这三个指征适用于死亡短期内的精确判断。因为这些变化是很快速的,很短的时间差别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以这些指征来判断死亡时间,可以精确到小时的单位。可惜任何事情总有利弊两面,这种快速的变化往往在一两天之内就进行完了,对于死亡时间稍微久一点的尸体,这些指征就没有用处了。”

尹剑点点头,对罗飞的说法表示认同。

“胃容物的事就不讨论了,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死者的头颅。胃容物在这个案子里是不存在的。”罗飞接着说道,“而李俊松的头颅出现的时候,那些短期指征都已经固化,不再具备参考价值。判断其死亡时间的唯一办法,就只有观察头颅的腐败程度了。”

尹剑猜到了罗飞的意思:“难道凶手在这里使了个障眼法?”

“所谓尸体腐败,其实就是细菌对尸体进行生物分解的过程。所以头颅的腐败程度,本质上就是微生物群落繁衍的程度。这个指征和两个变量有关:一个是温度,一个是时间。如果这个头颅之前一直处于冷藏状态,而法医却以外界的环境温度来进行判断,那判断出来的结果肯定会大大短于实际的死亡时间了。”

“如果被冷藏过的话,头颅的状态应该会发生变化吧?”

“如果冷藏的温度过低,那确实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脑组织,这种变化法医一眼就能看出来。但如果温度不是过低的话,比如说在五至十度之间,那头颅本身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当然了,在不同的温度下,头颅上培养出来的细菌种类会有差别,如果对菌群进行生物学分析或许可以发现这种差别。可惜在这个案子里,法医并没有做这样的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法医的工作就是调用教科书上的经验表格,根据不同的气温和腐败程度来判定死亡时间。微生物分析并不是必要的手段,尤其在这起案子里。因为从头颅上判断出的死亡时间完全符合警方的预期。那个预期来自于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手指。

尹剑现在就要谈谈手指的事情:“那手指呢?总不能造假了吧?那个手指是十月三十日下午出现的,很新鲜,断面上可见活体反应。指纹鉴定也证明这个手指就是李俊松本人的。这足以说明李俊松在十月三十日当天还活着,他怎么可能死于十月二十三日呢?”

罗飞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用颇为感慨的语气说道:“就是这个盲点,一直遮蔽了我们的视线。如果不是看到了殡葬馆那一幕,恐怕现在都想不明白呢。”

“殡葬馆?”尹剑眨着眼睛问道,“你是说唐楠和王蕾?”

“当时王蕾把脸贴在唐楠的腰间,因为对方体内有王献的一只肾。对王蕾来说,这似乎是哥哥生命的一种延续。而此刻王献的尸体就躺在不远处。你看,这是一个多好的提示……”说到这里,罗飞故意停顿了片刻,然后又加重语气说道,“人死了,但他的肾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