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G的故事(第2/8页)

到日本后,为了掩饰身份,他开始在神户经营古玩。不久,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光芒。就像青花瓷一般,他内心的色彩也发生了变化。

那道耀眼的光,来自一位名叫H的日本女子。

他们是在京都的一家古玩店里认识的。H是那家古玩店的店员,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爱人。为了给爱人筹措住院费,她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资助者。

H身上闪烁着特殊的光芒。

从一开始,她就对G坦白了一切。她曾经毫无隐瞒地和G说:“我想给他最好的,所以我需要钱。”

G得知H的爱人是不可能痊愈了,便期盼着自己的爱和时间能够解决一切。

“咱们结婚吧。”

以此作为交换条件,G接受了H的要求。

G本以为,住院费花不了多少钱。但H为了使她的自我牺牲发挥最大的效果,就让她的爱人接受了当时最高级的治疗。花费的金额,远远超过了G的预想。

我们无从得知,英国谍报机关的预算究竟有多少,但是当时的英国财政应该相当困难,所以想来也不会多。G开古玩店的资金自然也是来自谍报机关的,不管盈亏,都必须向上级汇报。

至于G在上报各项费用时是否掺了水,怕是难以查明了。

同时,他的秘密任务被妻子H得知。作为间谍,他的伪装技术几乎瞒过了所有与他关系密切的人。但是偏偏,H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敏锐的直觉,能够看穿一切的人。

身为日本人,H曾劝说G,希望他别再继续做英国人的间谍。

G并不担心H会告发自己,因为离开了G,H就无法再给她的爱人送去住院治疗的费用了。

然而让G感到烦恼的,是金钱方面的问题。

“多亏了我的工作,你的爱人才保住了性命。”

他曾经跟妻子这样说过。但是,毕竟他也无法长年负担超额的支出。

所以,G叛变了。

不,应该说,他想到了一个增加收入的办法——做一名反间谍,成为日本谍报机关的人。

当然,上级派人一直监视着他。不过,能够接近敌国的相关人员,对于间谍来说,未尝不是获得情报的有效手段。为了不使监视者起疑,他也会偶尔从日本方面获取一些情报。总之,他巧妙地瞒过了双重间谍的身份。

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H身上,既设法为H的爱人筹措了医药费,也满足了她的爱国心。

G背叛了祖国。他的行为,究竟是因为他内心的脆弱,还是因为他内心的坚强?至今我依然难以判断。

解决了经济问题之后,G又面临着其他烦恼。

对自己的叛变毫不介意,是否就意味着坚强?——我认为不是。

当时,我从B报社的政治部转到神户分局,受宪兵队的委托,成了日本谍报机关与反间谍G之间的接头员。

对间谍而言,与当地的记者处好关系,是极为自然的,尤其对方又是专门跑政治版的记者。

因为有些问题过于专业,我就不在此详述了。简而言之,我们主要是从事情报交换的工作。

就这样,我认识了G。

我知道G被收买做反间谍的事。对他来说,这似乎是一种耻辱。和我见面时,他总是低着头。尤其当我数钱给他的时候,他的头就垂得更低了。

“人生就像一条遇难的小船。”

有一天和G一起吃晚饭的时候,他突然说了这样的话,语调很低沉。

我猜不出他这话的深意,无法立刻回应他。

他又接着说:“任谁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支配我们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偶然。个人的意愿根本不值一提。随波逐浪,即使风平浪静,也只能在海面上漂荡。”

这话富含深意,而且蕴涵着某些哲理。

“人生真的就难以自己把握吗?例如谈恋爱?”我问。

“人与人的邂逅,也是一种偶然吧。然而一旦爱上了,就再也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了……这株从偶然之根上长出来的树,会使人觉得异常辛苦。”他回答说。

为了尽可能地避开他人的耳目,我从来没有去过他家。但是,我很了解他。身为反间谍,他随时可能再次倒戈。或许他只是接到了英国方面的指令,为了方便收集情报,才故意假装背叛祖国的。因此,日本方面也从未放松过对他的监视和调查。

不过大致可以确定,他的叛变并非装出来的。而且在那次调查中,G和妻子H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明了起来。

G期盼着能够用时间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H的爱人日渐康复,而悲剧也由此产生了。这样说似乎有些奇怪,但对G而言,那确实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