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第三种可能(第2/6页)

张弛身体僵硬地站在那里,眼里没了平时灵动的神采,像是在发呆,又像是在回忆,少有的木讷。刘队熄灭了烟头,又长叹了口气,轻轻说了句:“小张啊,对不住。我知道这段时间,大家都不容易,谁也不要再搞垮了身体,我说话欠考虑,没别的意思,你别在意啊。”

张弛机械地点了点头,他的思绪早飞到了第二天。头盔,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本身是个有利因素。不过,面部形态如果戴着头盔,会有哪些影响,产生怎么样的变形,去哪里搞个头盔,让不同的人试试才会知道效果。这件事情,必须在明天见小卖店老板前就迅速搞定,他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身边同事的不同脸型分类,列起了头盔实验的名单。

第二天,张弛出发前,再三和车队的师傅进行确认,是否对车辆进行过排爆检查。对方因为他的质疑露出了一丝不快,他只当没看见,也的确没放在心上。

他没有办法和车队师傅解释案子还没有破,昨天又意外获得一截血腥的断指。他本身就不是个爱解释的人,何况真没有时间去解释。这天,他必须预留出相当多的时间在路上。那截手指,与其说是一部分人体组织,倒更像是一句犯罪嫌疑人的无声宣言,有点破釜沉舟的意味。暗箭难防,行驶在路上的时候,张弛尽量避开平时经常会穿越的小路,宁可在龟速爬行的上班高峰车队里耐心等候,惜命是其次,使命未完成前,他可不能再倒下。

上头天天关心着爆炸案的进展,侦查员们日日在外疲于奔命。可是,断了的线索比掌握的细节还多。张弛胸口似是有瘀血堵着,吐不出,也化不了。看着前面道路宽敞了些,他不自觉地加大了油门,拉响了警笛,疾驰而过。

这已经是顾志昌离开他们的第七天了。

张弛把画像第一时间传回局里,再慢慢往回赶路。这次他模拟画像,遇到个特能侃大山的老板。这对于他来说是把双刃剑,老板有可能把嫌犯的体貌特征描述得直观形象,也有可能天花乱坠添油加醋,反而混淆掩盖了有用的核心信息。张弛耐着性子听他说,光笔记就做了五个整页。因为过于谨慎细致,作画的时间比平时翻了一倍,就在那两个小时里,张弛都暂时忘了画板上的人可能是杀害师傅的凶手,只是把画像当作一件艺术品,力求画像的精准。

直到小店老板在旁边连连惊呼,浮夸地拍手:“太像了!有了这幅画,我先祝贺你们早日抓到凶手。听说两个警察死得可惨了,其中一个都快退休了。难怪常听我们这儿的户籍警说这年头做警察不容易,要平安退休都是很有福气的事情了,现在看来真的是一点不夸张啊。”

张弛这才意识到,自己画板上的男人正是把师傅活活炸死的凶手。凶手打电话报警,听到民警和他仔细核对地点时,是不是还在窃笑?他看到警车疾驰而来时,是不是有着猎物入网的心花怒放?他听着一声巨响,看到顾志昌被弹飞出来,当场血流成河的模样,真的会感觉到淋漓尽致的刺激和满足吗?

这群禽兽!

车往回开的时候,恰遇周末的晚高峰提前了,路况一塌糊涂,张弛的警车嵌在车队里动弹不得。他暗自庆幸画像在第一时间回到了大院,这样一来,刑警队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分发搜寻可疑人员。

电话响起,他打开免提,刘队的声音急促地响起:“小张,你人到哪里了?”

“还在路上,现在挺堵的。”

“你马上掉头,我发你个地址,你现在直接过去。嫌疑人找到了。”

这真的是出乎意料。照理说画像定位那么迅速,理应惊喜,但刘队的语气里丝毫听不出一丝愉悦,无数种可能如一群密密麻麻的飞虫掠过他的眼前。张弛的头一下子大了,那里到底是发生了什么状况?

反方向的车道并不拥堵,大约只用了十分钟,张弛就回到了小卖店的位置,他对刘队给的地址有些印象,那是一条和爆炸地、小卖店相平行的相邻小道,确切地说是城乡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中住宿地。

在路的尽头,有一片垃圾山,拾荒人员大多把当天收集来的泡沫塑料、纸板箱叠起来,用绳子绑好暂时存放在这个地方。当然,这其中免不了一些杂乱腐臭的生活垃圾,还有几辆报废的面包车,车轮瘪着,车厢里塞满了一些闲置的日常用品,几户人家平时把它们当作了自己的储藏室。

张弛皱着眉头在一旁停下警车,徒步朝里面走,看到满面愁容的刘队正从垃圾山深处艰难地往外走:“刘队,您找我?”

“人找到了,你进去看看吧。”

这种场景和口气似曾相识,张弛深吸一口气,轻声说了句:“好的。”他头脑一片空白地往里面走,不确定会看到什么,但能确认的是,一定是自己不想看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