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少女踪迹(第4/6页)

他们两个刚一出电梯,迎面走来的就是失联女孩的父亲,他正在走廊里抽烟,看到刑警队的领导,表情复杂地冲他们点点头,欲言又止。

关上办公室的门,在沙发上坐下,顾志昌朝门外抬抬下巴:“嘿,这还天天来报到了。”

刘队点起一支烟,又扔了一支给顾志昌,苦笑说:“现在要以安抚稳定家属的情绪为主,又不能和他说‘这是我们办公场所’,赶他回家。老顾,你这里现在情况怎么样?”

“根据掌握的线索,已经在画像了。只是这次侦查条件不乐观,基本上也没有目击证人,估计画像很有难度。”

“老顾,这个案子舆论压力越来越大,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个女孩到底去了哪里,连我的老母亲都和我提起过这个新闻。”刘队指指墙上的挂钟,“你看从下午到现在,四个多小时,我就接到了不下五通记者的电话。”

“是的,压力不小。局长督办也说总队准备介入。”

“我的意思是,咱们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张弛之前靠画像帮我们破案不假,但那都是有目击者、犯罪嫌疑人特征比较明显的案子。说白了,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你就说这个案子,他对着马赛克图像,能画出犯罪嫌疑人?”

顾志昌点头:“我看过了,从我这个外行的角度来判断,连个人影都看不出。”

“所以,你我谁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他能画出准确的画像来,对不对?”

“那你的意思是?”顾志昌慢吞吞地吐着烟圈。

刘队掐灭了烟,顿了顿说:“你觉得最近你这个徒弟状态怎么样?”

顾志昌并没有想到刘队对张弛的关注度那么高,犹豫了下说:“这孩子心思有点活络,但到底还是有才的,对工作也主动、有责任心、善于钻研,能积极发现自己的问题,一点就通。”

“嗯,爱惜人才没错,年轻人还是需要适时敲打一下,到一线各个岗位去锻炼锻炼的。我们刑警队,分工不分家,对任何人都不要有例外。不然让人议论起来,这个队伍就难带了。”

刘队的话分明是有所指的。顾志昌明白自己多说无益:“这个案子,外围的侦查并没有放弃,刑侦手段会加急上报审批。如果有抓捕行动,按照以往的经验,张弛一定会主动参与的,这点你放心。”

“行,抓紧时间吧。争取化被动为主动。”

张弛的表现稍稍逊色,大家对他的“关照”就有增无减。根据顾志昌的推测,这些人很可能是大院内、刑警队外的。在体制内,领导常常说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但总有那么些人混着日子,还见不得别人高歌猛进。好像唯恐对方被领导赏识,让自己相形见绌。于是,人才有时是万众瞩目,有时更成为千夫所指。一旦跌入低谷,这些人就会迫不及待地落井下石。

这么说来,自己倒是变相地“坑”了张弛,让他体验了一下和自己当年一样的处境。他走出办公室,狠狠地掐掉了烟头,吐出了个大大的烟圈。

C市距离A市有两小时车程,张弛和小吴接到指令,一路驱车直奔C市。与此同时,失联女孩的父亲刘先生正闷着头,坐在刑警队的会议室里抽烟。

刘先生已是这栋楼的常客,虽然没有门禁卡,但他总有办法进楼。几天不见,他的面色有点发暗,表情不如之前淡定,常有人看到他在走廊里徘徊。

顾志昌把办公地点临时转移到会议室里,招待他也在其中休息,既不至于冷落他,又能够进退自如地继续开展工作。刘先生不时抬头观察进进出出的民警,只要顾志昌一走出去接电话,他就转身看向门口,似乎期待着随时会发生的奇迹。

顾志昌回头正对上他期待的目光。他叫住了正朝他走来的顾世,让她进去先照顾着刘先生。

顾志昌接到一个电话,是张弛刻意压低的声音:“师傅,我们准备好了,目前不知道屋里有几个人,是不是按计划行动?”

“行动!注意安全,及时报告。”

顾志昌一声令下,张弛和小吴带着工具包就下车进楼了。这是一栋在C市近郊的普通居民小区,他们走到五楼,敲响了其中一家的门。

“谁啊?”一个女人的声音。

“修空调的,刚才打电话说空调不制冷的,是你们吧?”

猫眼里的光一闪而过,对方透过猫眼确认了来人后,门缓缓打开。开门的是个陌生女孩,两居室的另一间房门紧闭。

张弛和小吴身穿修理工的制服,默契地爬上爬下。衣服是他们到劳防用品店里临时买的,修理技巧是他们在网上看视频临时自学的。此刻,这两样都派上了用场,张弛一边给空调加制冷剂,一边问道:“你们就这一个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