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名字——藤田组伪钞事件 - 2 -(第2/3页)

馆内除了这个展示室,还有一小间展示室,位于从拐角拐弯沿走廊一直到底的一间陈旧的屋子内,门楣上钉有一块标示牌:“原典狱长室”。室内六七坪大小,这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遗痕,如今作为展示室也摆列着几只展示柜。看来,刚才那个大展示室是原先的监署办公室,而这里则是典狱长的单独办公室,这样一想,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监署职员抱着典狱长的裁决文件匆匆走在走廊上的身影。

第二展示室主要陈列着一些相关的文件以及囚犯们制作的作品。从磨损的褐色封面上,可以辨认出“呈送太政官 第拾柒号明治十四年三月十八日”“呈送内务省 乙第拾伍号 明治十四年三月”“集治监事务章程 内务号外 明治十四年四月”“公文编年录”“集治监留置制度 敕令第壹佰伍拾叁号 明治二十三年八月”等文字。除这些外,还有任免文书、寄居(2)户籍簿等。

在另外几个展示柜中陈列着囚犯们制作的针线盒、杂物盒、烟盒、木窗透花雕饰以及其他木刻作品等。这些作品的制作者如果生活在外面的自由世界,他们堪称是各怀所长的匠人,或者至少是本领高强的手艺人。北渐寺是由囚犯中的造房木匠修建的,其正面搏风板的雕刻完全就是一件艺术作品。《桦户监狱狱舍内部图》中分列两侧的房舍采用了类似西洋镜的透视画法,充分呈现了狱舍内部的幽深画面。根据展示说明介绍,狱舍的门可以同时开关,而控制同时开关的装置就是囚犯设计出来的。

展示品中还有一帧色彩鲜艳的日本画的照片,画面是观音菩萨跃出波涛腾向天空。展示标牌上写着:“囚人熊坂长庵作 现藏于北渐寺。”看来是原作无法展示,所以用彩色照片替代。

作品旁边还附有说明:

作者是出生于神奈川县爱甲郡中津村的画师熊坂长庵。他因伪造国内通用的贰圆纸币,于明治十六年被收监。明治年间轰动一时的“藤田组伪钞事件”中的伪钞事实上皆出自熊坂之手,他用这些伪钞漫游各地、寻欢作乐(根据明治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判决书)。他自号香山,称本集治监为“桦户画窟”。明治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病死在狱中,长眠于筱津囚人共同墓地。

安田来此行刑资料馆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睹这幅《观音画》,接下来他当然还要前往北渐寺仔细观赏原作,但在那之前,他想先到这里来感受一下桦户集治监的那种氛围。

观音画像的构图很不可思议。画面左右是滔天的大浪,中间是逆旋的怒涛;观音的身体位居中央稍稍偏左,右手持利剑,左手托宝珠,左胳膊略微伸向画面的中央;面长、眉开、两眼细长且望着下方,尖鼻梁,薄唇。整个面相不像是慈悲的观音,倒像是个俗世的老年女子。

观音的头部十分奇妙。头上戴着宝冠,宝冠正面饰有一串拟宝珠,还插着几株可能是莲花花瓣样的东西;螺髻像小山似的盘旋向上,至头顶裂成两半,两侧的鬓发向外夸张地支出,整个发型看上去就像是花魁界女子梳的兵库髻(3)似的;前额的发际线部分不甚分明,因而看上去仿佛有点突秃;两耳上方几缕散发像虫子似的附在鬓上;耳垂上悬吊着耳饰。观音头部的背后有一圈满月似的祥光。

观音裸露着右半边身子,脖颈上没有三道印,胳膊上缠着白布,白布尽头却呈白玫瑰的形状——如此臂饰可从来没见过。右手腕上的镯子垂下来几缕璎珞似的东西,感觉很滑稽。斜披在左肩上的衣服的前幅也十分怪异,白衣上缀着黑色布条,布条犹如一面面旗子翻卷地飘拂着;腰部以下有许多皱襞,下摆拖得很长,其下半部被吞没在波涛之中。

整体比例完全缺乏均衡感。这幅画与其说是无视技法和规范之作,不如说是作画人对绘画一窍不通。从两手的利剑和宝珠来看,作画人头脑中似乎有意无意装着密教六字天像的影像,因为六字天像共有六臂,其中两只手就分别持着宝剑和托着宝珠。画的色彩混合了浅黛和淡褐,还采用了晕渲的手法,但仍然掩饰不住整体的稚拙。

总之,这幅画只能说是一个道行尚浅、缺乏表现力的门外汉,在没有范本参照的情况下,仅凭一己的想象任意随性创作出的蹩脚佛像画而已。安田不禁若有所失,拎着手提包在它面前呆立了许久。

之所以若有所失,是因为有人对这幅画曾经大赞不已:“它描绘了从波涛中捽脱的女佛化身,其构图堪称幽幻灵妙,静止不动就能欣赏到既像少女又像老妪的奇妙变化。观音的目光通过两个黑点呈现,营造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妖氛,仿佛有种东西在猛烈地叩击着彷徨于虚无之境者的心灵。长庵这人果然不一般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