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伐齐选将(第2/8页)

若不是因为和宇文家订有这门亲事,若不是因为赵昭为保全父亲在长安城大造舆论,父亲的地位和性命早已岌岌可危……

家事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别说今天是嫁入东宫做皇太子妃,就算是嫁往异域的蛮族去和亲,自己也该在所不辞。

笙竹的声音仍然是那样繁密,不断地传入这座树影深沉的院落,在白杨树声的混合下,这部宫廷特用的喜乐呈现出一种奇怪的韵味,既是惆怅,又是欣喜。

伽罗抿紧双唇,感觉到睫毛潮湿得有些沉重。

她颤抖着伸出手去,从青铜妆台边的皮箧里取出一枝一尺来长的鱼须凤首含白珠的金步摇,徐徐插入女儿那半尺来高的“飞天髻”上。

打造精致的金步摇上,近百粒指头大小的圆白珍珠像瀑布一样流淌下来,遮住了杨丽华线条清秀而柔美的侧脸。

此刻,她的脸庞上正倒映着珍珠的光辉,清冷,柔淡。

宇文邕带人骑马从长安城门出去之际,回首又望了一眼这座高大青黑的城池。秋晨的霜色中,这座七朝古都显得那样沧桑残破。

长安城当初由西汉几代帝王倾力营建,城池呈斗形,共有八街九陌九市,闾里一百六,人口逾六十万,万国来朝,是海内独一无二的大都邑。

但这三百年来,汉长安城不知被多少铁蹄践踏过,历经七个短命王朝,不少胡人首领在此称帝,昔日繁华无处可觅,街巷里屋宇败坏,住家稀少,若非现在的城头上旌旗如林,飘动着大周旗号,乍看起来就像一座荒城。

武川兵入主关中后,周太祖宇文泰苦心经营十余载,总算街陌里都有了人烟,市面也恢复不少。

可尽管如此,他们宇文父子从没把长安城视作终老之所。

北齐洛阳,才是宇文泰和宇文邕想要踏破黄河、定鼎中原的真正都城。

他十八岁登基,今年刚三十岁。

十二年来,宇文邕没在长安城里真正安居几天,整天带兵在外征伐,从能爬上马背那天开始,他就没忘记过太祖的吩咐,志在一统天下,为宇文家开万世太平,太祖宇文泰生前,就常常夸赞宇文邕有勇有谋,最像自己。

可宇文邕知道,如今在大臣与百姓们的眼中,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个没用的武夫,十二年来,他对宇文护毕恭毕敬,大气都不敢多出,哪里有半点君王的气概?

又是一年一度,龙首原下的秋阅武,铁骑并列,延绵如黑甲长城,宇文邕纵马急驰而入,天子旌旗迎风招展,众军高声欢呼:“陛下威武!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响彻云霄的欢呼声,宇文邕一拉缰绳,勒住急驰的黑骏马,缓缓行了过去,已经在数万府兵铁骑前驻马等候的八柱国中,杨坚、杨林、杨瓒三人,都是他的心腹之臣。

杨忠的这三个儿子,杨坚深沉勇毅,既有将略,也有料理政事之才,在秦州旧部里极受尊崇,又是自己的儿女亲家。次子杨林作战勇猛、武艺出众、胆略超人,曾跟着杨忠攻打下二十多座北齐城池,历任前驱先锋,一双水火囚龙棒在手,战无不胜,是当朝有名的悍将。杨瓒是自己的妹夫,与自己格外亲密,每次宇文邕出征在外,长安城都交由杨瓒看守,宫事则由顺阳公主处置。

由于皇后阿史那氏来自突厥,又未生育子女,在长安城无依无靠,所以杨家事实上已是当朝第一外戚。

唐国公李昞,是从前的八柱国李虎的儿子,也是独孤信的女婿,正在中年,驻守边关多年,忠心耿耿,也是宇文邕极为倚重的大将。

赵国公李辉,是从前的八柱国李弼之子,同样是自己的妹夫,但才干平平,承袭父荫;燕国公于实,则是老于谨之子,也是中年人,也是承袭父荫的庸人,谨小慎微。所以这二人只有虚职,并不领府兵。

其他两位柱国,韦孝宽和侯莫陈崇都是三朝元老,韦孝宽还能上阵打仗,白发苍苍的侯莫陈崇却只能留守长安。

所以这八位上柱国,泰半是自己的心腹,三十万府兵的军权,虽仍总揽于宇文护手中,但只要自己一声号令,至少大周一半人马愿意追随。

从今天秋阅武时大军对他的欢呼声中,宇文护就应该能听出军心所向,幸好,这蠢材见识不够。

宇文护跟在宇文邕的马后,施施然而入,他身边有两位有名的大将,年近三十的杨素和刚满十八岁的鱼俱罗,都是宇文护这两年重用的勇将,杨素官拜骠骑大将军,鱼俱罗也被破格提拔为禁军统领。

杨素手持虬龙棍,而鱼俱罗马背前横放着一把青龙偃月刀。

鱼俱罗虽然年轻,可相貌堂堂、心胸不凡。

他身长八尺、目有重瞳,声音特别洪亮,年轻时在宫中巡夜,不用梆子,光喉咙的声音就能传出几百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