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第3/88页)

说完之后,他又加了一句“不管多逊的人一定都钓得到”,恐怕在他脑中,已经开始盘算该用钓来的鱼做成什么菜了吧!

无可奈何地将钓具挂在右肩上,静马在冬日透明的阳光中朝龙之首前进。进入十二月之后,山的颜色也变得微暗,失去了往日的生命力。虽然是需要忍耐的季节,但也不禁叫人想问,有必要为了生存下去如此忍耐吗……?

静马踩在潮湿腐烂的落叶上,从琴乃温泉沿着河川边的狭小山径朝北攀登,约十五分钟后,便来到一块稍微宽敞的空地上。溪流从上游处突兀地转折成一处深渊,深渊内侧形成了一小片河原。这里就是被称为龙之渊的场所。渊水混浊,来自上下游的流水声,微弱得几不可闻。四周毫无人烟,耳边听见的只有野鸟寂寥的啼声,与冷风吹过针叶树时发出的沙沙声响。

在这树木枝叶尽情朝天际伸展的深渊内侧,虽然勉强可以称之为河原,但其间仍然散落着嶙峋的岩石,不是那种适合铺上塑胶垫野餐的地方。深渊外侧川流较为湍急的部分,耸立着尖锐的高崖,遮住了大部分的视野。河原后方紧连着一片陡峭的急斜坡,通往上游的路在这里被截断了,愈发显得走投无路。

就在河原最深处正对着深渊的地方,一块巨大的岩石,穿透斜坡的缝隙间,向着天空笔直耸立。这块简直就像从群树之间唐突现身的巨岩,高达四公尺左右,整体看起来略为倾斜,尖端直指深渊。由于河原十分狭窄,因此岩石的巨大与存在感更形凸显。这块压倒周围一切景观的深灰色岩石,名字就叫龙之首。

岩石底部的幅度甚宽,即使张开双臂也还构不到边,但愈往上去则愈尖,构成一个美丽的四角锥体,只有尖端部分稍有弯折,水平朝深渊方向伸展,整体形状酷似一只被斩首的龙,因此被命名为龙之首。

既然如此,为何不是叫“龙之躯体”而是“龙之首”呢?原来根据村中的传说,过去曾为村庄带来灾害的龙在此被击退,变成了岩石,而遭斩落之首则长眠于这块岩石底下。

岩石正面下方开了一个高约五十公分、深约三十公分的圆形凹洞,要解释为祭祀龙首的小神龛也说得通。不过,明明是这么一个传说中的场所,整片河原却连一条注连绳【注:以稻草编成的绳子,日本神道中用于洁净的咒具,多见于神社之中,具有辟邪之效。】或指示牌都没有;要不是事先听过关于这里的传说,恐怕只会将“龙之首”当成普通的奇岩怪石,丝毫不多加注意吧!

静马在一旁普通大小的岩石上弯身坐下,抬头仰望龙之首。从遮蔽天空的枝叶间流泻而下的阳光,落在岩石的肌理上形成点点斑纹,看起来简直就像是龙身上的鳞片一般,每当清风吹过,枝叶摇曳之际,失去头颅的龙身便宛若重新获得了生机,随时都会复苏过来。

姑且将钓具置于脚边,静马就像这三天来做的那样,从左手边的岩石开始往上攀爬。土壤虽干燥却具有黏性,因此沿着斜坡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着力点。或许从古至今始终不乏做出这种不敬之事的人吧,岩石上遍布着不少能踩着往上爬的凹槽。龙之首的右侧密布着三块较大的岩石,不易攀爬,因此攀登用的凹槽几乎都集中在左侧。

由于龙之首的尖端呈水平朝深渊方向伸展之故,爬到顶端后便能在上面坐下。宽度和厚度都足够,即使坐上一个成人也不至于折断。

静马最初只是抱着“如果从上面摔下来,不知会变成怎样”的单纯好奇心试着攀爬,却没想到坐在上面意外地舒适,结果每天一过中午他就离开旅馆,直到夕阳西下都这样坐在这个宝座上发呆放空。身边的山崖比岩石更高,因此视野并不是那么广阔,然而,四周视线受到压迫的狭隘感和通往天空的开放感,尤其是那仿佛只能往天上去的单向开放感,令静马非常中意。虽然不时会有来自河面的冬风拂过脸颊和衣襟,阳光倒是出乎意料地温暖。

……在这里等待初雪降临也不坏。如果是这里的话,就能安心待着了。

有种终于找到安居之地的感觉;这天,静马也像平常一样,只是出神地眺望着天空,然而当他受到山鸟飞起时的声音吸引,不经意回头时,突然发现斜后方的中段山腹附近,一栋浅褐色欧式建筑的塔尖从树丛之间探出头来。以角度来说,从地面是看不见它的,而迄今为止,静马也都只顾着往深渊的方向眺望,所以一直未曾察觉到它的存在。虽然只看得见尖塔的上半段部分,不过欧式建筑圆锥屋顶下那豪奢的露台,也朝这龙之首的方向突出着。尽管隔着一段距离,看不清楚细部的景象,但从位置判断,那应该是属于琴折家的建筑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