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孤立宅邸的理由:封闭的空间(第3/5页)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大约十五分钟后,缆车抵达后山的小屋。众人走出小屋,四下寻找。和下面不同,这里还下着细雪,打在脸上生疼。

搜索了大约十分钟,我们发现了大腰的尸体。他就倒在小屋旁,但因大雪覆盖,我们都没有看见。大腰后脑勺被人袭击。

以孤岛或封闭的山庄为背景发生命案,这种类型在推理小说的世界中司空见惯。光是天下一侦探系列中,就有好几篇。既然我这个登场人物都这么说,那么准没错儿。当然,正是有读者喜欢看这种类型,作者才会这样写。

我还得做一个附加说明——仅限日本。据评论家说,如今这类作品在欧美已销声匿迹,喜欢它们的只有日本的读者。当然,日本有日本的文化,喜欢欧美人不喜欢的东西,并不能代表日本的读者幼稚或者水平低。想写的作家尽管写,想看的读者尽管看就是了。

只是——请允许我从登场人物的立场说几句。

作者,在构思的时候能再斟酌一下吗?山庄一次又一次因大雪而孤立,孤岛上的别墅一次又一次因暴风雨而隔绝,再喜欢的读者也会厌倦的。即便是我们这些登场人物,都已觉得厌烦了。

事件发生的舞台为什么非要被孤立呢?不孤立又能怎样?

“一个最大的好处,可以限定嫌疑人。”在一旁听我自言自语的天下一插口道。

“通过消除外部作案的可能性,更鲜明地将一个原本被认为不可行的作案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今天的案件也不例外。所有人都在房间里,大腰却在山顶上被杀了。但是,我们又想不出其他嫌疑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谜团就这样迷雾重重。作家也有作家的想法吧。”

“好处只有这一点吗?”

“不止。比如说,这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的……”天下一伸手挠了一下鼻梁左侧,说道,“这种小说的魅力在于侦探这个角色孤军奋战。一旦有警察加入,使用科学调查或者人海战术,就会极大破坏智力游戏的氛围。把舞台孤立起来,就使事件成为纯粹的凶手和名侦探之间的对决。”

自称名侦探,竟然还有这种人。我心里暗笑,不由得多看了天下一几眼。他似乎误解了我的意思,连连点头。

“从凶手的角度来说也有好处,这一点也不能忽略。若舞台孤立,警方就无法介入,案件相关人员也无法逃脱。凶手可借机一个接一个地将相关者都杀掉。他要是愿意,在杀掉所有人之后,还会自杀。这种类型的名作是有的。”

“那如果凶手只打算杀一个人,就没有必要孤立了吧?”

“也不见得。可能侦探在破案的时候需要。”

“哦。这样做的好处我明白了,但是也有缺点啊。从凶手的角度来说,嫌疑人越多越好。但在嫌疑人的范围被限定的情况下作案,无论怎么想都有些不自然。”

“的确是这样。”天下一苦着脸说道。

“凶手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呢?每次读这类推理小说我都会想,要是在大街上神出鬼没地杀人,被抓住的可能性会更低一些。”

“唔。”天下一把双臂抱在胸前,说道,“这样说就没意思了。”

“对吧。所以很讨厌这种类型的故事,从头到尾都不自然,就像一个人工的世界。”

“但是,这次没问题。”天下一满怀自信地说道,“这宗事件能够消除您的不满。”

“是吗?要是这样就好了。”

“没问题没问题,您就等着瞧吧。”侦探大笑着,起身离去。

在小说的世界里,我开始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得到以下信息:

足本借了大腰的钱,大腰一直在催他还。

鼻冈喜欢大腰的妻子。

矢加田夫妇是好人。

用人与大腰素昧平生。

据此,我将足本和鼻冈列为重点怀疑对象。我很清楚这两个人绝对不是凶手,但是,在这里将他们列为嫌疑人,让情况看起来更加复杂,正是我在天下一侦探系列中的任务。

“啊,这下可难办了。”案发次日早上,我坐在沙发上,挠着头,说出了我的经典台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次我可真是没有办法了。”

这时,矢加田出现了。“连您也没有办法了?”

“啊,真丢脸。”我皱着眉头,说道,“已经锁定了嫌疑人,但不知道他们的作案方法。当时没有人长时间离席。要上山顶,即便使用缆车,单程也要十五分钟。”

“那么,有可能是自杀吗?”

“不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重击自己后脑勺的自杀方法。”

“那有可能是意外事故吗?”

我沉吟一番,说道:“哦,这个倒是有可能的。喝醉了的大腰,晕晕乎乎地坐上缆车到了山顶小屋,下缆车的时候不知怎的撞到了后脑勺,有可能是这样。然后,又不知怎的摁下了缆车的开关,空空的缆车回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