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剖析疑点(第4/5页)

案件的调查工作在扎扎实实地进行着。这天,那须召开会议,再次从理论上研究门胁的证明。会议室的黑板上贴着一张用大纸画的表,这张表是在山路的协助下制成的。

“请看这张表,”那须指着表说,“人物照有7张,风景照9张。人物照的背景不是建筑物就是路标,一看就知道是在哪儿拍的。”

“为了留作纪念,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横渡说。

“是这样。不过,既然是为了留念,以大山作背景不也行吗?门胁带着三角架,相机附有自拍装置,可是却没拍一张以大山为背景的照片,这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门胁觉得山的场面太大,别人看了不知道是在哪儿拍的?”下田刚说到这儿,那须便点头称赞道:“我也这样认为,而且我感到门胁如此强调案发时他身在深山有些不自然。我有这么一个假想。”

全体成员聚精会神地看着那须。那须指着表说:“在这些照片中相隔时间最长的是哪两张呢?是④和⑤,④拍摄于26日傍晚,地点是冷池休息所附近,⑤拍摄于次日中午时分,地点是鹿岛枪和五龙山之间的一个岩石山脊。据山路君的鉴定那里好像是叫做‘口泽坳’,它正好位于鹿岛枪和五龙山的正中间。⑤所拍的风景是鹿岛枪的角根里积雪山谷,站在口泽坳上可以俯瞰到这个山谷。

“表上的摄影时间是根据照片上光线的强弱和大山的影子推测的。5月26日的日落时间接近7点,所以③和④的拍摄时间是6点左右,照此推算④和⑤的时间间隔大约为18个小时,我想研究研究门胁有没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往返川崎。”

“啊!”在座的人都发出惊叹。虽然那须的假设实在离奇,但细想一下在18个小时的空余时间里门胁似乎可能去川崎再返回原地。他们认为这个假设离奇是离奇,但确是个出色的设想。

那须拿出预先准备好的5月份列车时刻表说:“假设门胁在冷池照完相后马上下山,赶到大谷原需要4个小时。”

“可是,夜里下山能和白天花的时间一样吗?”下田提出疑问。

“晚间下山确有困难,现在我们反正是作假设,其他一切条件暂且不管,只研究时间上的可能性。他22点到大谷原,‘阿尔卑斯11号’快车于22点50分由信浓町始发。”

“他在大谷原碰巧租到车就可以赶上那趟快车,但假如出租车拒绝拉客,他可就‘出局’(出局,棒球术语,出局就是输了。——译注)了。”草场开了句玩笑,但大家都没笑。

“阿尔卑斯11号’到达新宿的时间是27日凌晨5点5分,村越的死亡推算时间到4点结束。”

听到这里,大家发出了一阵放心的长吁,这真是异常的反应。

“阿尔卑斯11号”抵达新宿的时间若与作案时间相符,就等于门胁坚固的证明堡垒出现了细细的裂纹。在座的人听到时间不符反倒放了心,这说明其他人已站到那须的对立面,陷入为门胁辩护的矛盾心理之中。

况且,无论从时间上怎么可能做到去川崎作案,一个人在一天之中登降3000多米高的北阿尔卑斯山,再去川崎杀人,从体力上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且不说实际去做,就是听起来都让人感到疲劳不堪。

然而那须好像仍不死心,他说:“门胁在时间上晚一个小时,加上去川崎,时间差得会更多。但我总觉得仅1小时之差是可以设法弥补的,从而达到由鹿岛枪返回新宿的目的。”

也许是精神集中的缘故,那须连平时总不离嘴的烟斗都没拿出来。那须环视着大家继续说:“我们再作一个假设,假设门胁返回东京干掉了村越,至于把尸体怎样转运到川崎我们以后再考虑。那么他27日的中午是否能出现在鹿岛枪和五龙山之间的山梁上呢?我们再来看一下时间表。‘阿尔卑斯1号’快车早6点50分始发于新宿,门胁26日乘的就是这趟车。车到达五龙山登山口神城的时间是12点45分,从神城出发经由远见山到五龙岳走得再快也得9个小时。”

会场上再度响起刚才那种吁叹声,他们认为这个设想只考虑时间上的可能性,完全无视人的体力,是不切实际的。

“我也知道在这18个小时之内无法去川崎再返回来,但在这段空白时间里门胁到底干了些什么呢?”那须带着依然不肯罢休的神情说道。他的假设在时间上是难以成立的,这点他自己对照时刻表就能看出来,用不着专门开侦查会议来推敲。既然他在会议上提出,一定另有深意。

“你们不觉得他在18个小时内一张相也没照有些怪吗?”大家沉默着,都在考虑那须的真正用意。

“门胁为什么早上没在冷池拍照呢?从④以后的几张照片看,那天早上天气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