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又一个团队队员(第3/4页)

窥视人心深处的爱憎,闯进去对它进行分析、解剖,挖出犯罪的动机,干刑警这一行的,有时不得不这么做,不得不铁下心来,成为一部解剖人心的非人的机器。

为了猎取罪犯的犯罪动机,必须和猎物融为一体。要与他分享爱恨情仇,寻觅他的足迹,侧耳细听他的呼吸,摸透他的生活规律和行为方式。最后,当和他之间的距离感完全消失时,突然给他致命的一击——刑警和猎人,心理上就是这么相似。在猎物乞求的目光下心慈手软,不给他那致命的最后一击,这样的猎人,不是猎人。

“最后还有件事想问问您,去年十二月十二号夜里到十三号这段时间里,还有今年一月二十五号夜里,您在哪儿?”刑警例行公事般地问。

“十月十二号和一月……”’

“二十五号。”泪水滴落地板的声音止住了。

“等一下,我去查查记事本。”说着,他向账台走去。不一会儿,他拿来了一个封面上鲜艳地印有“备忘录”字样的记事本,

“有了。去年十月十二号我参加了筹款会的旅行,去了升仙峡,一月二十五号参加了小学同窗会组织的每年两次的旅行,去了热海。”

又是这个“会”那个“旅行”!

“筹款会组织的那次旅行,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十二号那天是在升仙峡过的夜,第二天转了几个地方,是那天下午五点钟左右回来的。”

“一共去了多少人?”

“每次都是二十个人左右。”

“热海的旅行呢?”

“参加同窗会旅行的也是二十个人左右。同班同学有五十个,现在参加活动的越来越少了。”

两个无作案时机证据都无懈可击。去取旁证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也是一目了然了。向新开打听了参加过这两次旅行的几个同伴的名字后,水岛和营野离开了风林馆,打算去向当地警署打个招呼再回去。一想到今天这一趟的结果,两人的脚步就沉重起来。

“真怪,怎么这么像?”

“什么这么像?”

“你难道不觉得这儿和川越的今井家很像?”

“是嘛?我开始也觉得,明明是第一次来,怎么好像以前什么时候来过似的,原来,是脑子里今井家的印象在作怪。”

“两家都是当地的老店铺,死的都是独生子,连房子的结构和气氛都差不多,对吧?”

“还有,连无作案时机的证据都是一个类型。一个是店主协会、社区的旅行,一个是筹款会、同窗会的旅行……”

“这么相似,总不能说是巧合吧?”

“你是说,有必然联系?”

两人都盯着对方的脸,想在那儿找到答案。几乎是在同时,两人眼睛突然一亮——大家想到一起去了。

“糟糕,这么要紧的事,怎么忘了问!”

“我们让他的眼泪给骗啦!”

“你也意识到了?”

“那当然,石野和枝那个最后的客人,对不对?”

“没错。新开给人的感觉太像了。”

酒店的女招待不是说过,石野和枝被杀害的那天夜里接待的最后一个客人是一个“五十多岁、黑头发、像个文化人,可能是公司里的干部之类”吗?新开道宽就是这个模样。

“我们向今井打听了他在鬼头、鲛岛案中是否有作案时机,怎么就没想到向新开了解石野、山冈案发时他的去向?失策了!”

“对鲛岛案,今井没拿出自己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据。”

“按理说,新开就应该拿不出石野案发时他不在作案现场的证据。”

“哈哈!这下,这个杀人团队的班底慢慢地有眉目啦!”

“今井管鲛岛,新开负责石野。”

“要凑齐这套班子,至少还得找出两个人来才行。”

“你是说,对四个被害人分别怀有杀人动机的四个人都把自己想杀害的对象交给了另一个人?”

“不是简单的人的交换,是四起案子的大调换。肯定有个头,是他作的精心部署,是他有条不紊地统一指挥了这四次罕见的杀人计划的实施。”

“挖不出这个指挥官,就缺乏说服力。”

“如果我们说他们交换了被害人,弄得不好,人家又会说我们是电影看过了头的。”

“这个杀人团队里另外的两个成员又会是什么人呢?”

“他们肯定和这四个被害人有关系。”

“只要四个嫌疑人都浮出了水面,总指挥是谁不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吗?”

“谁知道呢?能实施这么周全的计划的人,保护层肯定厚得很。”

两人没去当地警署,又折回了风林馆。看到刑警又回来了,新开一脸惊讶。

“对不起,又来打扰了。刚才有件事忘了问您。”

“什么事?”新开脸上露出了戒备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