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2/3页)

跟在货车后面行驶的车辆是看不到“火球”的。正像先前考虑到的那样,“火球”被铝板厢式车高高的车身给挡住了。因为,“红色闪光灯”是在货车的正前方发光的。紧跟在货车之后那辆轿车上的公司职员夫妇和后面轿车上的山内明子都已经当场丧命了。然而,可以想见,纵令他们得救了,估计也会说没看到什么红色闪光的吧。所以,瞥见“火球”的,就唯有向右边打方向盘的客货两用车上的米津安吉一个人了。

从跟在客货两用车后面的第四辆车起,之后的后续车辆上的司机都说,他们没有看见“火球”。

这既是由于铝板厢式车的车身很高,同时也因为红色闪光是在靠近路面较低的位置上发出的。事故现场是斜率约为百分之三的下坡路,这对于行驶中的车辆来说不算很陡。

倘若红色闪光是在距离路面更高的位置上发出的话,那么后续车辆上的司机肯定会看到。相隔距离越远的货车,车身也就相对越低。他们之所以没有看到,仍是因为闪光是发生在离路面较近的位置上,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解释了。

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拿着闪光灯的人就得面对着飞奔而来的大型卡车蹲在高速公路上。

“他”会做出这种自杀性的行为吗?

货车由于急刹车而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而后续车辆再也看不到“火球”了。这是因为货车一翻倒,“火球”的目的也便达到了。

正平把红色塑料纸做的点心袋塞进口袋,坐电梯直奔六楼。六楼是文具、书籍、陶瓷、漆器、照相机、绘画等物品的卖场。

正平走进书籍卖场。跟普通的书店一样,这里站着阅读的人很多。柜台前陈列着许多杂志。

正平拿起两三本摄影杂志翻看着。他并不关心杂志上的文章,而是很用心地浏览广告版面,因为他想了解最新型的闪光灯性能。

一则广告引起了正平的注意。

Everest,闪光灯用电池中的最高峰。把握拍摄机会的强大武器——Everest,摄影用碱性干电池AM3(P)。能使闪光灯出色发挥400次(闪光指数14、250V升压、10秒内发光一次)的超强威力摄影用Everest LR6 AM3(P)1.5伏。

这并不是闪光灯的广告,而是能使闪光灯发光400次的干电池广告。

正平往照相机柜台走去。

“您要连续发光的闪光灯吗?是用在电动卷片机上的吧?”一个身穿深棕色西装制服的年轻店员说道。

“还真有啊?能让我看一下吗?”

店员走到里面,取来了照相机和闪光灯。

“闪光灯发出的光会引起反光。照相机上的这个窗口接收到反光后就能引发闪光灯下一次发光,这样就能连续闪光了。”

正平回想着那个场景,问道:“那么,对着夜空按下电动卷片机的快门按钮后,也能连续反光吗?”

“那就不会连续发光了,因为光线不会反射回来。靠电池充电还需要三四秒钟。再说也没有谁会对着夜空使用闪光灯啊。”

“是吗?”

这时,来了一位顾客,问照片冲印好了没有,店员拿出抽屉里的袋子给他查找。另一位店员则忙于应酬一位买照相机的顾客。

正平漫不经心地翻看着堆在陈列柜上的摄影杂志。他对那个连续发光的闪光灯仍念念不忘。

在杂志的广告页上,刊载了一张铁管的照片。银色光泽,不是钢铁制品,而是铝或别的轻金属制品。

安装便捷的照明好帮手。

广告用语是这样写的。

“这是做什么用的?”正平指着广告照片问已经把冲印的照片交给顾客的店员。

“哦,这是安装照明灯用的支架。在室内拍摄时,如果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安装照明器具,就把它撑在地面和天花板之间作为临时的柱子来使用。在这样的柱子上,可以安装两三部照明器具。支架可以伸缩,还有各种各样的规格,最长的能伸展到四米左右呢。”

“大概有多重?”

“支架本身不足两公斤,可在上面安装了照明器具后,分量自然也就加重了。目前我们店里还没货,这本杂志上有相关的介绍。”

正平买下了那本摄影杂志。

支架及其附件

该产品为弹簧伸缩式轻金属杆,上下两端均有橡胶吸盘,在一定范围内可自由调节,在天花板和地面之间形成一根支柱。在此支柱上不仅可以用夹头来固定照明器具,还可利用支撑部、十字支架等附件来悬挂背包等物件,也可用作室内装饰的点缀。

正平夹着这本杂志走出百货商场后,又马上走进了位于日本桥附近的一家大型照相器材店。

“请让我看一下支架。”

店员从里面取来跟广告照片上一模一样的轻金属棒。两端带有黑色橡胶皮,看来就是靠它吸附在天花板和地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