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崔骞(第3/3页)

虽然后台硬、晋升快,奈何崔骞毕竟太年轻,资历有点儿都难以服众。

所以上位没多久,他便自请北上,想要在北朔的战场上博取战功。却被当时的帝后两人异口同声地拒绝了,北朔的战场太危险了!这几年朝中不少高品级的大将都在那里折戟沉沙。

而崔骞又不肯放弃上战场的打算。两相权衡,最后他去了镇南将军府为副将。

南陈虽然大体上平定了,但残余势力割据南部数郡,再加上还有一些心怀故国的地方势力时不时起义叛乱,需要兵马镇压。在南方的战场上,大周兵马占据绝对优势,也不必担心他的安全问题。

如今历练数年,积累军功足以服众了,才返回京城。

“臣平西营统领崔骞参见皇上。”崔骞单膝跪下。

突然想起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秦诺失神了片刻,才道:“平身吧,崔卿这几年辛苦了。”

崔骞站起身来,嘴角噙笑,宛若含情:“南陈战场之上,不过一些微末小贼,算什么辛苦,若有一日能与北朔铁骑沙场对决,竞逐生死,才可显真本事。”

崔骞侃侃而谈,他从小到大在宫中长大,皇帝面前从来不拘束,无论是景耀帝还是秦聪,在秦诺面前也是一样。

虽然他跟秦诺算不上相熟,在记忆中,这个蠢笨的家伙不过是个最不起眼的皇子。除了那一次意外,两人的交集很少。但那件事之后,他又很快离开了宫廷。

秦诺笑道:“崔卿还惦记着北疆呢,只怕太后不舍的,皇兄泉下有知,也必不会同意朕让你去冒险。”

提起秦聪和霍太后,崔骞一阵黯然,他去了南方战场不久,就听说了宫中生变的消息,本想着立刻返回京城,奈何一开始霍太后认为并不是时候,命他安心在南方效力。之后京城局面开始紧张,南陈偏偏又好死不死的起了叛乱,他身陷战局,难以走脱。

“朕正想询问此事,这几年,南陈地方叛乱此起彼伏,究竟何故?”秦诺正色问道。

大周攻陷南陈首府建邺城已经超过十年了,裴翎以铁血雷霆之势镇压地方,恩威并济,很快将四方靖平,南陈抵抗势力几乎都集中在了最南部的几个郡,那里依然在伪帝的控制之中。

之后北朔南侵,裴翎北上。由朝中宿将宇文彻出任镇南将军一职,继续攻打南陈残余势力。一开始战事也算顺利,南陈的地方势力被不断压缩,从六郡之地到现在不过残余两郡,当然,陈帝又在后方开拓了乌理国的势力,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但战场上捷报频传的同时,南陈原本的郡县,这几年却开始不停地爆发叛乱。这些已经在大周控制之下十多年的地方,按理说应该已经习惯了新的统治者才对。

尤其这些年里,朝廷眼看着南陈小朝廷越发式微,自觉南陈收服日久,所以逐渐收敛了以强迫镇压为主的政策,对南陈地方的门阀多方安抚,甚至科举也允许南陈的士子参加。但政策和缓了下来,叛乱反倒增加了?

镇南将军府如今驻守建邺城,二十万精兵足以横扫任何势力,但是依然压不住此起彼伏的叛乱势头。甚至连建邺的城内叛乱都爆发了好几次。让秦诺大为惊讶。

大周对叛贼的镇压极为严酷,每一场几乎都杀戮无数,从南军每十日上报一次的奏折上,秦诺看得直皱眉头。最近因为要征伐南陈,秦诺将历年的奏报都翻了出来。

虽然奏表之上,只是简单了说了些斩杀叛逆极其眷属多少多少的数字。但这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充满了血腥的屠杀啊。

他命兵部将这几年的南陈奏报统计了一下,可以说,叛乱的增多,而斩获的数量,也在不停增加。

一开始,他甚至怀疑,镇南将军府是眼看着战事不多了,想着牟取军功,甚至杀良冒功。但大周这时候对军功的认定非常严苛,杀良冒功这种事儿,偶尔侥幸能成功一次,次次如此,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