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包拯:白居易好官啊【感谢霜皎月明的(第4/5页)

“白居易,有佛缘。”

诗歌一向被认为是知识分子的爱好。可白居易却反其道行之,考虑到了底层人士的需求,尽力让诗歌更加通俗化,这对诗歌传播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裴迪有些茫然:“什么佛缘?”

白衣佛子王维神色悠然:“佛说,众生平等。”

白居易有其他诗人不具有的平民情怀。

裴迪眨眨眨眨眼,觉得有些道理,不免敬佩:“原来如此,众生平等,是我太狭隘了。白居易想的比我要多。”

谁知王维下一句就是:“你也有佛缘,可以皈依佛门,诚心礼佛,修炼身心,诗文也能和白居易一样进步。”

王维最喜欢劝朋友亲戚信佛了。

裴迪头皮发麻:"我,我有妻儿,我怎么能皈依佛门,和尚不能娶妻的。"

“大乘佛教有在家居士,只要心在修行就行了,娶不娶妻儿无所谓,我就是这样。”

裴迪:“……我不要!!!”

王维没能卖安利,微微叹息,抬起眼眸看着天幕。

“白居易,他有佛缘,他会信的。”

裴迪感觉他卖安利要卖疯了,立刻抬杠:“白居易都有深爱的人,六根不净的样子,怎么可能信佛教,连在家居士估计都不会做。

他要是信佛,我就把这筷子吃了!”

【小镇做题家白居易在长安过得很落魄,终于,在二十七岁的时候,他考中进士了。

他一生的好基友元稹也和他同年考上。

不过唐朝考上科举还不能立刻当官,还要考吏部的考试。

像王维那样立刻做官,那是因为有贵人打点。大部分人都像白居易和韩愈这样,需要坐冷板鬓。

白居易三十五岁的时候,终于能当官,被分到了陕西的周至县当县令。】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

白居易的演员刚刚上任,就有两个地主跑来打官司。

赵财主买了条大鲤鱼,鱼肚里面装满了银子。李财主买了个大西瓜,把瓜瓤挖空,也塞满了银子。

两个财主派人悄悄地送过来,白居易都收了下来。

第二天,县衙特别热闹。

白居易问:“你们两个谁先说案情?”

赵财主笑着说:“大人我的理(鲤)比较长,我先讲。”

李财主不肯服输:“大人我的理(瓜)比较大,我先讲。”

结果白居易却说:“什么大什么小,成何体统。来人啊,把他们给本官的行贿物品拿出来!”

衙役把鲤鱼和西瓜都拿了出来,当众抖落,百姓哗然一片。

“大胆刁民,居然敢贿

赂本官,各打五十大板!”

两位财主叫苦不迭,愣是没想到白居易居然是清廉的好言。这下亏死了,损失了钱,又挨了打。

白居易断案的事情,被广而告之,越来越多的百姓喜欢上了他。

这不是风花雪月的诗人,而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啊!

包拯捋着胡须,赞叹不已:“名节重于泰山,利禄皆为浮云。白乐天,好官啊!”

他应该是最有权利这么说的人之一。

他一生公正廉洁,严于律己。曾经离任的时候,当地打造了一方砚台想送给他,他都果断拒绝了。

清朝皇帝乾隆若有所思:"想不到白居易这么廉洁,送上门的银子都不收。"

他似有若无地看了眼和珅:“和珅,你说是吧?”

和珅心中一跳,挤出灿烂的笑容:“是啊,真廉洁,我不能及。”

乾隆:“你有碰到过这样送钱的人吗?”

和珅眼珠子一转,没敢说谎,半真半假地笑着说道:“有,但是收得不多,就收了一点。京城花费太过高啊,不收的话,都养不起一大家子了。"

乾隆见他承认,心中有些满意,没有追究。

他知道和珅有贪污行为吗?当然知道。

不过和珅和他情深意重,而且非常有才,实在是找不到比和珅更合心意的人。

贪一点点没事。

纪晓岚心中翻白眼,想弹劾又不太敢弹劾,和珅何止贪一点点,这分明是贪了亿点点。

【白居易"青天"的名声渐渐传了出去,深得周至县百姓的欢迎。与此同时,他在当地也结识了不少文人。】

紧接着,天幕出现新的画面。

这一天,白居易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

朋友笑着说:“你们知道吗?这座山曾经供奉过杨贵妃!”

白居易非常震惊:“何出此言?”

朋友说道:“周至县距离马嵬坡特别近。有人说啊,杨贵妃死后,被送到了这个地方埋葬,由高僧超度他们的灵魂。所以这个地方就供奉了她和唐玄宗的排位。"

“唉,想那杨贵妃真是红颜祸水。”

白居易皱着眉头说道:“杨贵妃又没有翻云覆雨的能力,只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