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后续加第四位诗人居然是他(第4/5页)

这铃铛声音非常清脆,绕梁不绝,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这时,宦官听到动静,连忙走进来。李师师到底还是生手,惊恐之余稍稍露怯。

宋徽宗一个反手夺走了她手里的簪子,把她掐倒在地。

宦官见状也慌了神,这可不像是在搞情.趣的样子,连忙过来控制住李师师。李师师见事情功亏一篑,眼泪止不住地流。

宋徽宗冷笑道:“就你凭你这三脚猫的功夫,也敢来当刺客,笑话。”“来人啊,叫禁军过来,处理刺客。”谁知下一秒,脖子突然一凉。

尖锐的匕首划破他的喉咙,血水喷涌而出。

宋徽宗难以置信地看向刚刚进来的宦官,鲜血涌入气管,呛得他无法说话,只能发出气音:“有刺,客……”

开封市市长这等朝廷命官被杀之后,他立刻加强皇宫的守卫,几乎固若金汤。怎么冒进了一个刺客?

余光中,他定睛看向那个宦官的脸,突然觉得有点眼熟。这好像是皇后身边的宦官……他和郑皇后感情甚好,琴瑟和鸣。

得知靖康耻之后,是郑皇后连连安抚他,让他不要怕,耐心处理事情。他越发觉得郑皇后能担得起大任,于是把宫廷禁军的权力交给了她,毕竟没有人比皇后更

懂六宫的事情了。

他瞬间恍然,心中悲愤而笑。

荒唐,荒唐啊。为何妻子情人都要一个一个离他而去!

即使未来他卖妻卖女,也是被金人逼的。明明还来得及挽回,妻子为何要下杀手,要怪也要怪金人啊。

宋徽宗倒地不起,眼睛瞪得老大,死不瞑目。李师师一脸不敢置信,宋徽宗怎么被宦官杀了?

宦官收起匕首,面色凛然: "陛下忧思难耐,染了风寒,不治身亡。"“李姑娘,跟我来吧。”

宋徽宗的郑皇后得到事成的消息,松了口气。她这辈子给宋徽宗生了几个孩子,有男有女,不过都死得早,只剩下安德帝姬和嘉德帝姬。

结果未来都和她一起死在金国。

当时播放靖康耻的时候,纪录片上还有一些小字,据野史《宋俘记》说,还有公主谷道破裂而死。

这两个女儿是她的命根子,她哪里肯让宋徽宗再把她们卖给金国抵债!即使宋徽宗保证,提前衣冠南渡之后靖康耻绝对不会发生,她也不愿意。如今金国都知道大宋这么弱了,怎么会畏惧宋国呢,逃到哪里都是逃不掉的,只有死战而已。

不是金国死,就是宋国亡。

她宠冠六宫,掌中宫权柄,对宫中的势力掌握得太透了,宋徽宗周围都是她的眼线。以前她没有害宋徽宗的想法,如今这些眼线却成了利刃。

更何况天幕之后人心浮动,更给了她宫变的机会,外戚郑家也是她坚强的后盾。

既然宋徽宗和未来的宋钦宗依旧执意要衣冠南渡,那她就送他们体面走一程。

在郑皇后的默许下,宋徽宗和他的儿子未来的宋钦宗死得悄无声息。一个得了风寒病死,另一个则是自缢而死。百官为之沉默,都觉得不对,但没人出来深究。

就像宋太宗赵光义夺了哥哥的位置一样,大家都觉得不对,但都没有人敢深究。

百姓闻之,人争传之,无不在家拍手称快。死得好啊,死得太好了,老天有眼。

开人人代

他们恨不得亲手杀了这两个愁货。

国不可一日无主,郑皇后从宋徽宗几十个儿子之中,挑了一个年纪小的,然后垂帘听政。

她本来也想选宋高宗赵构,可是看李

清照怎么也追不上宋高宗赵构,郑皇后也猜得出来这位恐怕也是一位南迁派。

郑皇后没在天幕上看到他有什么辱没皇家颜面的事情,所以暂时放了他一马。郑皇后想,赵构在保留宋氏根基的事情上还算有功呢,说不定未来是个中兴之主。

她第一次上朝,就下诏贬谪支持南迁的官员,比如蔡京。

然后提拔了很多将领驻守边境。

面对百官的质疑,珠帘子后的郑皇后淡然说道:“李清照都说,至今思项羽,不可过江东,大宋绝不过江。”

“你们不怕她写诗词骂你们吗?”

此话一出,那些还想要南迁的官员顿时有点害怕。如今李清照可是大宋当之无愧的超级顶流了。

要是真被写诗骂,不仅在现在要被万人唾弃,恐怕也要遗臭万年了。

李清照的视频在各个朝代都掀起滔天巨浪。

古青青却不知道这回事,视频做的内容很翔实,画面配得也不错,浏览量还挺高的。

她美滋滋地看着后台的收益,于是按部就班地做出了第四期。五天后,天幕按时播放。

【Hello大家好啊,盘点唐宋十大诗人第四期来啦。】

【第四位诗人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爱国诗人,爱国这个词汇脱离了文学范畴,当然,不是说他诗文写得不够好,他在文学史上也很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