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李白(第4/6页)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这首诗是不是听得很耳熟?】

【是之前我们讲秦始皇的时候,就曾出现过李白写的这首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诗,以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世道之治乱”为基本主题,有写诗手法,也有想象夸张的地方,符合李白一贯的写诗风格。】

【是的,我们接下来就要讲到李白,这位在无数人心中,都有着顶级咖位的大神,他的很多诗,都无疑是必背精品。】

秦王宫。

嬴政立即放下手中纸笔,就从李白写的这首诗,他合该更加好好听一听才是。

【李白,5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前往四川生活,从小就读了很多书,15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国内游历,一开始是在四川省内游历,后来25岁那年起,就又开始走出四川,在全国范围内游历,此后一生之中,更是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

【要说我们现在旅游,最大的兴趣就是拍照,那李白最大的兴趣,想必就是作诗了。】

【比如这首《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相当于一篇游记,也诉说了想家之情,不过要说最经典的思乡之作,还属李白的这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是一首几乎全民都会背的古诗词,诗中有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语言清新朴素,且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果然不怕写出的诗作简单,就怕没有人家这样的意境。”

听到天幕终于提起李白,历朝历代下,不少人都竖起了耳朵。尤其再听天幕说起这李白所作的诗,大多都是必背的精品……这会不会太夸张了?

可才出来的这三首诗,每一首听起来,也确实是让人无法反驳……

尤其是那才短短四句的《静夜思》,将月光比作地上霜,举头对低头,借明月思故乡,怎么想出来的啊。

【《唐六典》中明确规定,商人之子严禁参加科举考试,所以李白这一生,确实没参加过科举考试,也因此,他想要当官,只能选择被举荐这条路,而想要被举荐做官,在唐朝时,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自荐,在当时被称为“干谒”,简单说,就是自己吹一下自己,那李白写了吗?】

【这当然啦,按照李白潇洒又狂放的性格,他可是很自信的。

所以李白不仅写了,甚至还写了很多封这种自荐的夸夸信,不过可惜的是,最后都石沉大海了。】

【然后只能换第二种方式——就是隐居,毕竟提起隐居,基本上都和“高人”挂钩,所以像这种隐居,就是要让别人知道你隐居了,但又不是真正找个地方躲起来,与此同时,还要在此期间再多表现表现自己。】

【比如隐居的时候游历一番,再作一作诗,好借此来展现一下自己的文采。】【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李白的山水诗也挺多的,比如这首《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实《望庐山瀑布》一共有两首,一首是五言古诗,一首就是这首七言绝句。】

【只不过相比于五言古诗,这首七言绝句更加出名,也是历来广为流传,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尤其后两句,更是用了夸张的比喻,以及浪漫的想象,可谓字字珠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妙啊!这想象,可当真是一绝!"

"难怪天幕会说其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短短四句,真是让人不禁一念再念!“”我喜欢这个诗风!"

【除了游历看风景外,当然也要结交有人,毕竟多一个朋友,也多一条出路嘛。】【然后这期间,李白还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寓情于景,尤其最后一句极尽渲染,意境开阔,飘逸灵动,又是一首难得

的佳作。】

【不过李白从15岁到42岁,写了很多诗,名声也出来了,但仕途上仍是不太顺,于是一首让我们无数高中生痛苦的,必背的大长篇《蜀道难》,在这一时期,终于横空出世——】

【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学生背此诗,难过想流泪!】

【开个玩笑,不过听到第一句,后面那句话是不是下意识就跟了出来?】

【——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