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人殉制度 简直就是历史的倒退!(第2/3页)

明朝朱祁钰时期。

听着那一句句评价他的话,朱祁钰不禁泪洒出来。

戾,郕戾王……这一个字,一个称谓,简直是扎在朱祁钰身上的无数针刺,让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不禁想,是否他人都是如此认为?可他的侄子恢复了他的名声,也有如此之多认可他的人……

足够了,这就足够了。

他不敢说自己全无过错,但至少有人能认可他的功绩。

【自古帝王功过兼有,朱祁镇有功吗?他当然也有。】

【但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一提起朱祁镇,就不禁嗤之以鼻,还不是因为总体来看,朱祁镇就是过大于功的,单单一个土木堡之变,就能将他钉在耻辱柱上,还有其复辟之后的那些作为,让人诟病的地方太多。】

【朱祁钰有过吗?他当然也有。】

【比如更换太子之事,就是出自朱祁钰的私心,但这要说有多可指摘的地方,又能上升到什么层面上去?】

【朱祁钰做的是不地道,但他当了皇帝,自然是想自己儿子当太子,用他人评价的一句话就是“易太子者,情也”,而且朱祁钰也挺搞笑的,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他想出的办法竟是拿钱偷偷贿赂诸位大臣。】

【嗯……倒是挺有想法的。】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钰:“……”

虽说他还没做这种事,但现在听着,也是难免有些尴尬。

【不过朱祁钰有一点和他父亲朱瞻基一样,就是为了立朱见济为太子,废立了汪皇后,将朱见济生母杭贵妃扶上了后位,因为汪皇后反对废立太子朱见深,但其实朱祁钰只是以此为借口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汪皇后反对废立太子朱见深,打的是“不应当”的旗号,但当然也有她自己的考量在内——】

【比如汪皇后没有生下儿子,如果朱见济被立为太子,那她的处境就尴尬和危险了。】

朱祁钰:“……”

这……不知道该怎么说。

尤其是在知道朱见深为他恢复了名声之后,朱祁钰现在对这位侄子的观感不可能坏到哪里去。

再加上他的儿子,在册封为太子一年后就夭折……

这让朱祁钰心底不得不产生了几分纠结和犹豫。

【所以是非功过,哪有那么明显的界限之分,但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谁人心中都能掂量清楚。】

【一个土木堡之变,给之后的大明埋下了多少隐患?】

【就那乱战中死去的数十位大臣,使得朱棣时期留下的肱骨能臣班底所剩无多,而后朱祁镇复辟,又斩杀于谦,王文等,废罢贬黜那么多大臣,再一次使得朝廷局势发生变化,明朝之后,文强武弱,竟是和宋朝差不多了。】

“什么?文强武弱?!和宋朝……”

朱棣瞬间脸色一变,他知道土木堡之变会留下隐患,可是这留下的隐患……实属是让他太难以接受了!

那宋朝重文轻武是什么下场?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的文强武弱又会是如何?!

【朱元璋时期就确立了文臣统军制度,只不过未成气候。】

朱棣:“……”

竟是从文臣统军制度起??

【结果好嘛,一场土木堡之变后,“得益于”朱祁镇的“功劳”,开始了文强武弱的道路。】

【甚至到最后还演变成了崇文黜武。】

【再加上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几个“奇葩”皇帝,把这种风气发展到了成熟鼎盛。】

朱元璋:“……”

他骤然吸了口气,又是他?

不不……明明是土木堡之变的影响更大!

【若是说宋朝的“重文轻武”之路,是比较平缓的一条线,偶有上下起伏,也不太大的话,那明朝的文臣统军制度,以及土木堡之变后的文强武弱,还有崇文黜武等,就是一路高歌前进,不过到了明末,啪一下又下去了。】

【毕竟这种“高歌前进”,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惨,于是明末武官又有所起来,但是总体而言,反正也已经晚了。】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名的武将。】

【这里不欲讲太多,有个想法,等之后某个专题的时候,不如请各朝代都出来“比量比量”再说。】

历朝历代诸人:“???”

什么比量?比量什么?

【比如各朝代奇葩皇帝,败家子皇帝,末代皇帝等?】

【导致帝国衰落的皇帝奸臣?】

历朝历代诸人:这种不用比!!

【或者拯救帝国倾颓的帝王能臣?】

【还有究竟哪个朝代的能臣武将最强?】

汉朝未央宫。

刘彻直想抓着卫青和霍去病两人举手:这种可以有!

他骄傲挺胸,完全没在怕的。

秦王宫。

嬴政也是来了精神,这岂不就是所谓的人才盘点?

肯定有朕现用之人,但或许也会提起他还未曾挖掘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