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第2/2页)

可以清晰地看到:当第一声狼嗥发出来时,原本就从突击状态转为小跑状态的谷地狼群甚至跑得更慢了,紧接着,它们默契地聚集到白狼身后,跟着母狼王一起调头回转。

谷地狼群反应很快,对手的反应也不慢。

瓦皮帝湖公狼王一直在等待着冲突的发生,也一直在策划着一场袭击,它只是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被先袭击的那个,气得眼睛里都要冒出绿光来。

十五头灰狼在它的带领下朝着入侵者发起了勇猛的反扑,但它们才刚刚抵达战场,就看到敌人已经像滑不留手的泥鳅一样缩回了自己占领的西侧地区。

这简直是在狼群的底线上疯狂跳舞。

任何一头阿尔法狼都不可能看着家族成员被屠戮而不作出回应,因此瓦皮帝湖公狼王立刻组织狼群从狭窄处过河追击。

敌人在向远处逃离,但这种逃离并不像是全线溃败时的仓皇逃窜,每当瓦皮帝湖灰狼加速上前想对某头谷地灰狼进行合围的时候,总会有同伴及时回援,将它带出致命的封锁圈。

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

一直回头只会拉低速度,永远不可能摆脱追踪。

十五对阵十。

它们只需要一路往前追,就像追踪奔逃的猎物那样,抱着不杀死几头也要把敌人直接驱逐出黄石河西部地带的决心,最终一定能取得成果。

所有瓦皮帝湖灰狼大略都是这么想的——

直到它们一路追出河边平原,追入稀疏的树林,追到池塘边,看到了自己有生以来最不想见到的敌人。

棕熊!

出没在同一片领地里的棕熊和灰狼大多数时候都处于竞争关系之下,在黄石公园里,狼的猎物有超过60%最终都会成为熊的美餐,而在饭桌之外,它们往往会无视彼此的存在,除非碰到需要战斗的情形。

而眼下就是处于这样一种情形中:七月是棕熊发情交配的月份,公棕熊会跟踪母棕熊,围绕着它们发生争夺战,并在取得胜利后待在它们身边长达三周以上,毫不留情地驱逐任何潜在的竞争者和其他威胁。

此时此刻站在池塘边的就是一公一母两头棕熊,从状态来看,母棕熊表现得极为不耐烦,一直在回头朝着公棕熊低吼,而后者也因此变得十分暴躁,连连做出回应的咆哮。

狼群再强势,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去挑战它们。

但是这两头棕熊为什么不攻击谷地狼群呢?

明明前面十头灰狼大摇大摆地从它们边上经过,其中两头甚至还勇到从离池塘不到三十米的地方穿过,隐入了更深层的树林里,却没有遭到任何驱逐性袭击。

为什么?

瓦皮帝湖公狼王百思不得其解。

在狼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中,保有许多和其他动物合作的经验。

这种合作最多的发生在狼和乌鸦之间——乌鸦给狼指明猎物的方向、提示即将到来的危险、并从狼的狩猎行为中获益。有时候年轻的灰狼还会有自己的乌鸦朋友,它们敢于在狼休息的时候直接跳到某头狼的身上或者两头狼之间的空地上,并不害怕会遭到袭击。

但是棕熊……它没听说过。

这些大个子无疑是危险的,从祖先留下的教训中灰狼们知道要远远地避开,尽量不和它们起什么正面争端,哪怕在食物受到抢夺时也要掂量掂量,能忍气吞声就忍气吞声,狼掺和进熊的争斗,或者熊掺和进狼的冲突,这种合作绝无可能。

不,那一定不是合作。

或许只是双方活动的区域比较重叠,或许是彼此路遇的频率太高,或许是先前发生过冲突但因为狼群规模不小导致毫无成效、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这两头棕熊熟悉了谷地狼群的气味,知道追上去没有意义,所以对它们视若无睹。

两个月过去,瓦皮帝湖狼群反倒成了更陌生的更值得警惕的来客。

要赌一赌吗?

现在继续往前追的话,也许它们也会像对待谷地灰狼那样对待瓦皮帝湖灰狼,可是如果真的被卷入到和棕熊的斗争中,还要面对在远处树林里停下脚步虎视眈眈的谷地狼群,对瓦皮帝湖狼群来说就会变成腹背受敌的大不利场面。

对手如果一溜烟逃跑了它还好下决心,可对手反常地停下脚步,反而让它犹豫不决。

瓦皮帝湖公狼王不安地嗅着地面。

它需要立刻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