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装行囊(第2/3页)

老太太点了点头,问到:“大夫高明吗?还有多少地方留着给他们兄妹装东西?”

“三个大夫都是有名望的,擅长治疗体虚和调理身体。我想着八成是姑父有些劳累,久了积攒下来的毛病,更需要调理。

装东西的地方大概有四五个大箱子摞起来那么大。船上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厨房,能放一些瓜果蔬菜和水。他们跑船的是一家人,这夫妻二人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一共是一家五口,这个船老板和两个儿子轮流驾船,路上倒是不用费力,因为如今北风往南边刮,船老板说最长二十天左右能到扬州,他们一年里面有两三次往返扬州和京城,路线很熟,这个不用担心。”

“好,只要船老板这边可靠,尽量让他们明天就走。”

家里面王熙凤给贾琏收拾东西。贾琏昨天晚上在宁国府喝了一晚上的酒,虽然上午睡了一上午,但这个时候看上去还是非常憔悴。

收拾行礼这种事儿有王熙凤和平儿呢,这一对妻妾这个时候正把衣服从柜子里面拿出来。

“我听说东西不能带的太多,捡着那种厚实保暖的多拿几件。”王熙凤说完之后,平儿抱了一套素服出来:“要不把这件也拿过去,万一那边姑老爷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也省得咱们二爷找不到衣服。”

王熙凤看了看,觉得到底有几分不吉利。但是平儿这话说的也对:“给它压在最下面,待会儿出去跟小子们交代清楚。”

平儿答应了一声,接着去翻腾衣柜。王熙凤一边儿把衣服叠起来装进包袱皮里,一边儿看着贾琏。

“不是我说二爷,二爷要是有那个心不如在外边找个差事,哪怕去衙门里面天天晃荡一圈儿点个卯呢。这大冬天的让二爷出门,虽然是正经亲戚家的事儿该去的,但是你看看人家三爷,三爷都不用出去。老太太和两位老爷考虑这件事儿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想起三爷。二爷爷该早点操心才行,不能总是这种跑腿命啊。”

贾琏不说话,躺在床上对着王熙凤笑。

王熙凤这个时候看他那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嘴上忍不住刻薄了几句:“我说的话二爷向来不听的。我就知道二爷把我们这种人说的话当成耳旁风,我们这种人还得给二爷打点行装,操心路上是不是冷了热了。谁不知道二爷这个时候心里面已经想到了江南的那些美人儿。”

贾琏笑着坐起来把王熙凤拉到怀里,一边儿握着手一边儿说:“你就是平时想太多,我是这种人吗?多谢二奶奶为我操心,那句话怎么说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都说穷家富路。二奶奶,衣服可以少装点儿,银票要多放一点。”

哼!

“既然二爷说了,我去找三奶奶商量商量,看三奶奶愿意给二爷多少跑腿的钱。要是人家一毛不拔或者是给的少了,我去求一求老太太,老太太总要管你这个孙子的。”

在“孙子”这词儿上加重音,听到贾琏的耳朵里,贾琏总觉得这是在骂自己。

贾瑭知道了这件事儿早早的回来了。

老太太对贾瑭的话向来是多考虑几分,所以贾瑭坐下来之后,老太太立即问:“你知道你姑父的事了吧?”

“今天知道了,也是家里面人跟我说的。”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

“你姑父也是有春秋的人了,你还很小的时候他就出去做官,如今你都这么大了。想想他们家也是列侯之后,唉!”

贾瑭不像老太太这样感性,立即问了一声:“如今他一把年纪,如果这一关能挺得过去,不如由咱们替姑父上下活动一番,把他调回来吧,哪怕去翰林院里面儿修文章呢,也比在江南舒服。”

老太太对这个提议非常满意,立即拉着贾瑭的手:“你要是有这个门路,不妨帮你姑父上下活动一番,咱们家到底和这些文臣来往不多。只是我有些担心,你姑父的那个位置有一些要紧,不知道皇上和太上皇愿不愿意让他回来。”

“都到这个份上了,差一点死在任上。就是上面不愿意也不能再这样用了,传出去名声不好,不能把一个人往死了用呀。”

“这话也对。行,你就用我的名义给你姑父写封信,让你二哥带过去劝劝你姑父。若使这一关太太平平的过去,过了年让你二哥把你妹妹带回来,你替着你姑父活动一番,估计到明年夏天你姑父就能回京城来了。”

贾瑭点了点头,老太太就立即让鸳鸯把林黛玉叫出来。

“让姑娘出来谢谢她三哥哥,谢谢她三哥哥操心。”

贾瑭立即站起来摆了摆手:“一家人别说这样的话,老太太若是真让妹妹出来了,那才是见外呢。我去宝玉的书房写封信,待会儿拿来让老太太过目。”

“让他们端了笔墨纸砚来在这里写吧,宝玉这两日没去读书,书房冷冷清清,连个火盆都没有点上,你去了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