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蛋糕(第2/3页)

心意十足的生辰礼当然要作为惊喜出现。

而西院的大部分人也都习惯了做事不按常理出牌的二夫人,大都以为二夫人研究新式糕点是无聊打发时间呢。

只有徐玉宣切身感受到自己最近似乎少了个玩伴,有些失落。

纪嬷嬷隐约猜到一点,可她并没有多事,只当什么都不知道,继续专心带小公子。

今儿是国公夫人生辰,二夫人一早便去了临水阁。

徐玉宣终于能来西院,却又扑空了,此刻难免有些小情绪,他抱着小杌凳走到正堂外墙边,然后放下小杌凳,坐上去。

小小一团的背影,居然让人瞧出了一股子可怜劲儿。

纪嬷嬷看了不由得有些心疼,不过也没有要抱他去找人的意思。

今日国公夫人只邀了几个好友及亲眷,连小世子、二公子还有国公爷白日里都得避开。

小公子就更不好去凑这个热闹了。

是以纪嬷嬷安抚道:“不若老奴踢毽子给小公子看?”

上回那次是意外,纪嬷嬷不容许自己失败,待两条腿一好,便开始每日练两刻钟到半个时辰的踢毽子。

小半月下来,她已经不会踢酸腿脚了,且一次能踢十个以上。

徐玉宣大概也明白嬷嬷不会带自己去找母亲,便退而求其次点了点头。

他还乖巧地说了句:“嬷嬷,辛苦~”

纪嬷嬷顿时笑开:“嬷嬷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

*

陆氏的生辰宴没摆在正院,而是在偏院临水阁。

这儿虽不大,但却是国公府风景最好的一处,是按照陆氏出嫁前住的院子,专门改造的。

生辰宴摆在这,也有种特别的意义。

来赴宴的人,都很默契地喊陆氏的闺名。

陆氏以前的闺中好友,温叶只认识一个七婶于氏,今天又认识了几位。

有翰林学士家的儿媳、刑部尚书家的嫡长孙媳以及大理寺少卿夫人。

再加上两位姑母以及表弟妹姚氏,刚好坐满一桌。

陆氏出嫁前的好友不止这些,只是嫁了人后,有些人心境因环境而变,不适合再有交往,几年下来,就剩这几位了。

翰林学士家的儿媳夫家姓孟,郎君在家中排行第四,本姓柳,温叶问了才知道,她与娘家二嫂柳氏同出一族,只是早年因为战乱,两家祖上迫于无奈分路,到孟四夫人祖父这一脉时,两家才渐渐有了联系。

孟四夫人一早就知道族妹柳茹嫁的就是自己好友弟妹温氏的二哥。

好友生辰愿邀温氏一起来,孟四夫人心里便什么都明白了。

因此,几人里,她对温叶好感最明显。

郑氏是蒋老尚书的嫡长孙媳,她郎君也在刑部做事,算是徐月嘉的下属。

郑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先帝在时,由于郑家一直不表明态度,屡被几位夺嫡的王爷打压,郑氏的祖父父亲还要几个兄弟们差点被诬陷下狱。

最后还是徐月嘉在关键时刻找回了足够洗清郑家嫌疑的证据,郑家才能够化险为夷。

此事之后,徐月嘉就被调离盛京,几年不得升迁。

因此郑氏一直对国公府心存一份愧疚,而今日在见到温叶后,这份愧疚便自然而然转移到她身上了。

大理寺少卿夫人娘家姓陈,她是陆氏打小的手帕交,会走时就认识了。

陈氏原是侯府小姐,只是后来家中父亲触怒了先帝,被削爵贬官,直到新帝登基后,她父亲才重新起复,爵位也回来了。

不过那时她已经嫁人了,但父亲能恢复爵位,对她这个出嫁女也是有好处的。

最起码她那个婆婆不再敢在明面上为难自己。

抛开其他因素,三人对温叶的初步印象都很不错。

眼神清明,没有多余的小心思。

不过今天的主角是陆氏,当是以庆贺为主,待互相认识之后,便都涌向陆氏。

作为好友,她们彼此见面的机会不多,陆氏能当家做主方可借生辰之事请大家过府相聚,其他人就没这般方便了。

就说孟四夫人,她作为四房儿媳,虽不用管理府中杂事,但夹在中间上不上下不下,也有不少难受。

她郎君一共有七房兄弟,且都住在一府,兄弟、妯娌之间肯定少不了摩擦。

比如上回皇上为公主选伴读一事,她那几个妯娌之间就吵开了,至今还未和好。

像这种过生辰邀请好友过府一聚,孟四夫人清楚,是想都不要想。

大家一起说说笑笑,也赏了风景,便陆续将自己准备的礼物拿出来,都没有很贵重,讲究的是一个心意,且陆氏每年弄这一场也并不是为了收礼。

陆氏一一接过,她心里高兴,喜形于色道:“还是你们最了解我。”

七婶于氏看了一眼孟四夫人,温和笑道:“这枚平安扣可是她亲自去寺里求大师开过光的。”